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审美静照是艺境创构的起点。中国人的静照方式是“俯仰往还,远近取与”。这是中国诗人画家的观照法,也是哲人的观照法,宗白华从“道”的运行中为这一方法求得文化原型,并从哲学上论证了:中西观照法的差异,源于宇宙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刘乃昌 《齐鲁学刊》2001,(1):120-122
苏轼是一位妙于哲思的诗人,写过不少饱含人生哲思的妙诗。他早年所写的《秀州僧本莹静照堂》和谪居黄州时期所写的《迁居临皋亭》,虽倾注着不同的情绪氛围,涵盖着不同的人生悟性,却深蕴着共同的哲思风采,代表了东坡人生悟性相反相成、相互补充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玄学思想方法对魏晋诗歌的艺术风貌有较大影响.委运自然的思想形成了诗境的平和淡远;言意之辨尤其是得意忘象的思想方法使诗歌意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冥观静照的思想方法又与诗歌的静态清趣之美有直接关联.此外,有关南朝诗论家对于玄言诗"淡乎寡味"的评价,应该从玄言诗人的创作追求与评论家的诗学观念两方面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以“静照”与“飞动”作为理论支点,由此展开其艺术哲学的理论阐释。“静照”的核心是对艺术美术质的把握。并辐射到艺术的本体和审美主体的人格修养,精神境界等方面;“飞动”重在阐释中国艺术如何传达艺术美的本质-生命的动感。“静照”与“飞动”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艺术境界的本质特征。宗白华对中国传统艺术美成功地进行了现代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审美静照是艺境创构的起点.中国人的静照方式是"俯仰往还,远近取与".这是中国诗人画家的观照法,也是哲人的观照法.宗白华从"道"的运行中为这一方法求得文化原型,并从哲学上论证了:中西观照法的差异,源于宇宙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日僧无象静照(1234 306)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来华,成淳元年(1265年)归国.在华十四年间,先是师从径山寺住持石溪心月,三年后,得嗣其法,后随虚堂智愚参禅求法,并在阿育王寺担任负责迎送宾客的知客一职,其足迹遍布今浙江的杭州、宁波、台州、新昌和湖北洞庭湖等地,与浙江僧人交往密切.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意境说中,意境的内涵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思与境偕。宗白华先生继承了传统的意境思想,并指出境是渊源于佛道之境,同时提出了意境与人格涵养的联系。宗白华先生意境说的创新体现在他所说的意境中的主观世界,不仅是主体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主体的哲思。他主张在静照和飞跃的静动两极中,把握意境的审美内涵。尤其是将飞跃的动化成“舞”,在意境中表达了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