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82篇
  免费   590篇
  国内免费   202篇
管理学   1884篇
劳动科学   111篇
民族学   405篇
人才学   405篇
人口学   96篇
丛书文集   4950篇
理论方法论   857篇
综合类   11646篇
社会学   1137篇
统计学   683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596篇
  2022年   581篇
  2021年   666篇
  2020年   599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529篇
  2015年   792篇
  2014年   1343篇
  2013年   1168篇
  2012年   1286篇
  2011年   1502篇
  2010年   1460篇
  2009年   1471篇
  2008年   1577篇
  2007年   1227篇
  2006年   1084篇
  2005年   921篇
  2004年   764篇
  2003年   725篇
  2002年   623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古道教仙传中,"食桃修仙"母题的产生有其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在探究该母题产生的基础上,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桃"被仙化的多重原因。就外因而言,桃被仙化与神仙信仰的广泛流传有关。就内因而言,桃被仙化与桃特殊丰富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进而以"食王母桃"这一母题为中心梳理"食桃修仙"母题的流变。该母题的流变与桃被赋予的神效和异形密切相关,由此导致"食桃修仙"母题呈现出神异浪漫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通过广义哈密顿系统和观测器方法研究了一类非光滑复杂网络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消除了非光滑项,得到了光滑的误差系统,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了误差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的思想就传入了中国,梁启超在传统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贯通中对它进行解读;早期国民党人在批判资本主义,建构民生主义中对它进行评价;无政府主义在反传统中认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虽然各有局限性,但又各有自身的意义。以十月革命的经验解读马克思主义,遮蔽了对马克思思想早期传播的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散文作家李娟以"非虚构"的姿态呈现出哈萨克族牧民的转场活动,不仅完成了对该地区民俗文化的呈现,也在直面社会民生等诸多问题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反思和追问,表达了自身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将何去何从的焦虑和责任感。可以说,这种"非虚构"视角下的基于"田野调查"的在场性写作,在作品《羊道》系列散文中反映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教师培训目标人本化的理解入手,分析了倡导教师培训目标人本化的缘由,并提出在培训实践中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改革培训内容和方法积极落实人本化的培训目标。  相似文献   
6.
鲁迅后期为什么会专心致力于杂文的创作呢?其根本原因,并不是“非功利观点所致”,恰恰相反,正是源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培养数学观念的角度,就数学教育如何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学会生存》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生存》是上世纪后半叶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文献。本文就其问世的历史背景,阐发的主要教育思想如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等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学会生存》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创作是非文学因素的审美性人格化转化.文学创作是一种非文字因素的审美性人格化创作构架,统摄了再现说、表现说与形式论的创作范式,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人性特质.从分侧面考察,它具体对象化为再现、表现与形式建构等三种基本操作手法.  相似文献   
10.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英语习语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及其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认为英语习语在非言语交际中具有民族性和修辞性的特征,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颜色、服装容饰等非言语行为的表达,强调和加强了言语内容,使得习语更加形象、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