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8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00篇
理论方法论   100篇
综合类   887篇
社会学   13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人类与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近代以来,由于人类行为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被放大,从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一批学者提出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张,这一主张果真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吗?本文从主体缺失、价值缺失、道德缺失等三个方面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缺陷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朱英 《社区》2002,(2):58-58
在非洲国家的许多社区中,普遍盛行着一种古老而奇特的习俗——击鼓传情。 在鼓传情,实际上是一种“公共语言”。在这些社区中,人们都按照预先统一规定了的“公共语言”,作为社交场合授意、赞扬、反对等一种语言暗示。还有些社区,以击鼓的方式,将一件重大事件公诸于世,或者在遇有突发性情况,利用击鼓,将消息很快传遍整个民族居住的社区,告诉社区的每一个注意或警惕等等。  相似文献   
5.
在阿兰·奈斯看来 ,深层生态学既是一种社会思潮 ,又是以这种思潮为指导的一场旨在改变现行实践模式的社会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思潮 ,它是一个由一系列基本原理构成的演绎性的逻辑体系。奈斯认为 ,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内核是八大原理 ,而在其背后 ,还有更为基本的前提与终极规范 ,即各种生态智慧。而奈斯本人的生态智慧的终极规范是 (大 )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6.
生态思潮的主要诉求是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思想文化批判,揭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唯发展主义和科技至上观是生态危机的主要思想根源。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具体的生态治理实践,却能够为挖掘乃至铲除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之根作出贡献,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生态思潮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对于生态文化的重建来说,生态整体主义、生态的发展观和生态的科技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生态文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印度与非洲(1947—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忠 《南亚研究》2005,27(1):20-26
虽然非洲是一个被忽视了的大陆,但在地理上与历史上与印度关系密切.如今,非洲在印度的对外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印度对非洲的外交政策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非统”建立后,非洲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面对不断强化的经济全球化大趋势,非洲国家必须联合自强,通过扩大经济规模才能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非盟”的成立正是迎合了时代发展的趋势,非洲各国在“非盟”的领导下,非洲经济得到改善,但在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振兴非洲经济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生态中心主义是 2 0世纪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深刻反思的产物。人类中心主义对生态系统具有内在价值的诘难是难以成立的。相反 ,生态中心主义及其内在价值观念的确立对于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现存发展观遇到了危机。但是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寿命 ,全球现代化实践表明 ,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还不足以把现存发展观推到其历史的尽头 ,现存发展观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目前我们还不必抛弃现存发展观而创立新的发展观 ,我们要做的只是调整和完善。为此 ,我们必须全面剖析现存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根据 ,并为调整和完善现存发展观提供比较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