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05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822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汉翻译中,部分英语习语可译为汉语成语。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既是英语和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本文从英语修辞格中音韵格和意象修辞格的角度对可译为汉语成语的英语习语作了部分归纳。在音韵格中,本文从头韵、重复和韵脚三方面予以小结。在意象修辞格中,着重从明喻、借代、讽喻和拟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在翻译一些英语习语中的恰当运用。同时也指出不能滥用汉语成语。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被认为是古往今来全世界最伟大的剧作家,诸多评论家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莎士比亚作品中充满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显示了莎士比亚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但评论家在评论其作品时却很少涉及其中的修辞手法,这对深刻理解这位文学巨匠乃是一件憾事。文章列举其中一些修辞手法,并略加点评,与读者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英语头韵作了论析和探讨。头韵是音韵修辞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与其他修辞手段相同之处在于 ,它同样对语言进行提炼 ,以达到超出语言表层结构的特殊意境 ,赋予语言更丰富的内涵。所不同的是 ,头韵利用了发声的音响效果 ,表现出语言符号的深层语义。头韵在诗歌、散文等文学语言中被广泛应用 ,在广告、标题等特殊用途英语中也常常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经过系统修改在我国颁布实行后,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日益完善,更趋向于合理。但在具体考量刑事司法制度变革是否深入的问题时,证人怠于出庭逐渐成为衡量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对此问题的探究,不能仅站在国家管理者的高度凭惯性思考,需要研究者超越历史的局限,从证人对自身重大利益的关切,以及社会强势群体的示范导向和人情社会的惰性阻碍着眼,加以理性地批判。  相似文献   
5.
语言风格是相对于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而言的.不同的作家、不同题材的作品往往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文雅、有的通俗.同一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也并不一定是同一语言风格,有时写的文雅.有时写的通俗.这些都是语言风格问题.但如果同一作家在同一作品中采用文雅和通俗两种互相对立的语言风格描写一种事物或情形,就不在再是单纯的语言风格问题,而是运用文雅和通俗两种互相对立的语言风格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且这种修辞手法已经在文学作品中定型化和格式化了,通常被称之为"雅俗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当前出版的几部有影响的《中国文学史》将元散曲置于元杂剧章节后,又无视散曲、杂剧的音乐特征及其知识的做法,有意在教学中将元散曲移置元杂剧前,使其前后相承,并对其音乐属性——宫调曲牌、声韵等有关知识作了简明比较介绍,从而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了散曲性质,又使杂剧提前介入曲学知识,收到省时简明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修辞在文学性文本中应用非常广泛,在非文学性文本的阅读和翻译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不同种类的修辞手法。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经贸英语文本中不同修辞手法的应用及翻译策略;同时指出,在翻译这些修辞手法的时候,如何处理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需要译者深厚的中英文语言及文化功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的象征功能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美形成的深层原因并非学界历来认为的汉语的单音节结构和四声特点 ,而是由汉语的生成机制———象声表意所预设铸就了的 ,即汉语的词音特征与词语所指称的对象的自然音韵之间具有一种象拟的关系。这不仅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了一种“天籁”般音韵美的特征 ,而且使人们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 ,即使脱离诗歌语词概念意义的导引 ,也可以获得对全诗情景韵味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9.
邱吉尔的Speech in H 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是一篇语言与结构俱佳的演讲稿。从分析其文体的角度出发,引导读者赏析原文中大量使用的平行,重复,押韵,比喻等修辞手法是如何使演讲稿达到音,形,义的完美结合,从而在听众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中共执政陕甘宁边区的成功实践,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了抗日民主政治的模范区、新经济生活的模范区、建设先进文化的楷模,为中共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做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术界对中共执政陕甘宁边区的研究主要涉及民主建政、发展经济、建设新文化、当代意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