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2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闻意境的呈现形态、结构方式和审美特点的角度去把握新闻意境 ,新闻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特点。同时 ,新闻意境也与艺术意境一样 ,具有蕴含持久的艺术魅力和深沉旷远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
王春 《理论界》2019,(6):79-86
在黄庭坚一生创作的大量诗歌中,有不少是歌咏艺事的,其中主要涉及音乐、书法和绘画,这些艺事诗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关注于艺术创作主体精神的熔铸,与此互为表里的,是不同艺术形式所常用的表现手法,也在文本中交融互动。于此之上,黄庭坚此类诗作中依然秉持着对"韵"的追求,通过"赋而有比"等艺术手段,使其诗作在理趣的探讨和情感的抒发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自成高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音节、语调两方面品评探究普通话语音的韵味美,并揭示把握它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气论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是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理论使用最广的范畴之一。它在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过程中,其审美的心理内涵和艺术内涵越来越丰富,它以宇宙生命为依归的万物一体观孕育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生命精神,甚至构成了以“气”为内在逻辑的审美心理体系,对美学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1.照片中的新娘是谁? 这天,司徒菲菲去夜巴黎影楼取婚纱照,这是她与杜林峰一星期前拍的。他们还没有结婚,杜林峰也从没说过要和她结婚的话,司徒菲菲画饼充饥,想在感情上找到寄托,于是硬拉杜林峰拍了这套照片。 婚纱照是店内最昂贵的一组,装裱考究颇有档次。司徒菲菲打开一看,却感觉不对劲:婚纱照色彩光线无可挑剔,漂亮朦胧,很有艺术韵味,可她怎么看新娘都不像自己!这组婚纱照大大小小一共12张,每一张都是如此。司徒菲菲眼睛没那么大,鼻子也没那么高,“她”浓妆艳抹、身披各式白纱偎依在杜林峰身边,表情冰冷冷的,像具整过容的死尸。司徒菲菲心想:我明明整个拍摄过程脸都是笑着的啊,为什么每一张都是这个效果?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中对各种艺术手法进行了调动,对美国当时资产阶级的丑恶与虚伪进行了有力而大胆的揭露,对美国资产阶级提出的所谓自由与民主进行了辛辣的嘲弄与讽刺,将有产者与资产阶级的伪善心理与道德沦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健康》2010,(6):50-51
过年时热映的香港贺岁片“2010家有喜事”,片中吴君如飞鸽传信聊帅哥的镜头堪称经典,特别是飞鸽书信上还有帅哥的水墨大头画像,想必这就是“彩信”的雏形了。同样,充满了浓浓中国文化韵味的猜灯谜、对对联等活动,也可称为是古人的“短信互动”吧。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是美的实践者。我们要创造美的环境,使学生不断感受到英语教育中的美。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相似文献   
9.
首先阐述了江南水乡与中国画的渊源,江南水乡元素以其独特的人文风貌与形象特点在中国绘画中受到历代画家的高度重视;其次,分析了江南水乡题材对于中国画创作的重要作用及其特点;再次,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中,江南水乡题材的应用需要结合时代语境来重新审视,从表现技法、绘画材料、题材的选择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当代中国画中江南水乡题材的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10.
唐末诗人与诗论家司空图推重王维诗歌,其有关意见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澄澹精致"是司空图对王诗的核心认识,但这一评价与王诗的艺术特点存在距离,折射了司空图自身诗学观念的晚唐趣味。司空图以"韵味"论诗,改变了盛唐、中唐诗论以"境"、"象"论诗的理论侧重,弱化了对物象做天真自然表现的理论追求,强化了诗人主观体验对诗歌意境形成的意义,反映了晚唐诗歌重人工、尚锻炼的诗风变化;其"韵味论"诗学相对于盛唐、中唐"境象论"诗学的变化,是其右丞诗解读中晚唐趣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