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7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376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师范学生的思维特点 ,探讨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导数的几种证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了诠释。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导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数学开放教学是课程改革和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开放教学,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特征,能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对同类问进行优化选择。但是开放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这就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谈对开放的认识,来探索如何通过渗透开放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隐喻意识的提升对帮助学生加强词汇记忆有着重要作用。教学实验表明:很多比喻性用语往往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喻或源域,用喻或源域来对词汇进行归类有助于记忆生疏的比喻性用语。因此,有必要多组织一些旨在提高语言学习者隐喻意识的课堂活动,将隐喻意识变成词汇习得的一个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农科物理课程的编计划作起,以畜牧、兽医93级学生期末考试的实施为例,应用数学方法,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定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中的三个病通过如下步骤进行修正:首先是借助反例质疑:其次,对原目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修正和治理;最后给以严密的论证,使病得到彻底治理.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动结式逐渐被语法化成表示致使—结果的特定语法形式,被语法化了的不是具体的词汇单位,而是一种语法结构或构式,即任何两个没有语义关联的动词只要并列出现在一个句子里就会形成致使—结果的语义关系。动结式里的两个动词各自表示一个事件,每个事件都能表述为一个独立的句子,通过移位和融合等句法操作合并在一起,临时构成独立的动词单位,从而在句法上把分别表示不同事件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实现表达的简约性。因为元指派首先在底层结构完成,而动结式是表层句法操作的结果,所以动结式的语义关系仍需回到合并前的两个句子里确认。这种追根溯源的底层结构解释,清晰地揭示了动结式表层所呈现的复杂的句法和语义关系,是一种对于动结式的句法派生和形成机制提出的全新看法。  相似文献   
9.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个主要方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心,是英语学习的四大主要技能,而阅读位居四大技能之首。而且在应试考试中阅读量占试卷的一半,尤其是大部分同学英语阅读失分非常严重。所以把阅读教学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值得我们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反复推敲和思考。首先通过阅读我们可以领略别样文化、丰富语言知识、体验学习乐趣,探寻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并为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提高任务型阅读、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做效率。  相似文献   
10.
1930年代以废名、林庚、朱英诞、卞之琳、何其芳等为代表的北平现代派诗人群对"温李"晚唐诗风进行了集体性讨论与提倡。废名对李商隐无诗的分析中包涵了其诗歌观念的多个方面,包括倡导浑融自然的诗质,重视含蓄象征手法,重视诗的感觉与幻想,哀伤缠绵的审美需求。卞之琳的《无》组诗、林庚的多首《无》继承和发扬了李商隐无的优良传统,在多方面体现了现代无与古典无的深刻联系。无诗代表了一种对诗歌思想价值和社会功用性的排斥,对含蓄朦胧、晦涩象征的表现手法的推崇。无诗与情爱主的天然联系代表了诗人对私人情感、心灵体验和感官直觉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