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良 《阴山学刊》2001,14(1):35-38
《红楼梦》通过“香菱学诗”这一情节,形象而准确地刻画了香菱、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这种借一事而巧写数人的艺术手法,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标题是编者加的。我原来读《红楼梦》只是感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惋惜于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而今天作为教师的我再读《香菱学诗》一文,竟恍然发现:原来在读《红楼梦》时曾被我忽略的情节竟然能为我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点亮一盏闪烁的明灯,使我们师生共同受益。  相似文献   
3.
正《红楼梦》中女性管理制度较清晰,领导与下属层次也较分明,分为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基层领导,辅助这些领导是各类丫环、仆妇、男仆、小厮等,其中某些人的工作性质类似秘书,比较突出的有鸳鸯、平儿、袭人、紫鹃、香菱等,她们辅助工作和辅助范围各有不同,却都能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发挥所长。《红楼梦》描写了一个女人王国,在这个王国里,由一大批女性来实施公关活动,公关组织者、负责者、辅助者构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红楼梦》中的香菱形象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在不同版本中出现的语言、内容以及书写习惯等异文,为我们了解蒙府本和戚序本、甲辰本和程甲本、程甲本和程乙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比较重要的信息。由词语简化、内容润色及特殊的书写习惯可见戚序本对蒙府本的承继,从字词和内容的修改中可见戚序本对蒙府本的改造特征;甲辰本与程甲本在数量词的运用及香菱学诗情状的描述方面极为相似,而程甲本较甲辰本更为注重语言的通俗和内容的精炼;程乙本对程甲本的改造更侧重于口语化、大众化的方面。诸版本的修改有得有失,应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6.
香菱是曹雪芹笔下众悲惨女性的缩影,这一形象折射出当时社会诸多扭曲的欲望,这些扭曲的欲望也是曹雪芹用心血所控诉的封建毒瘤。同时仔细看香菱的一生,也颇有乐趣,她也会言笑晏晏,会坚持做诗性女子,会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而这源自她对情的执着追求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是这种觉醒是朦胧的,没有自己生长和发展的时空,只能在封建桎梏下勉强维持,所以处于这种生存状态下的柔弱香菱,无可避免地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7.
惠国钟 《南都学坛》2009,29(3):50-51
黛玉教香菱学诗是古代教与学的典范,很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学和课程学的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香菱欲学,黛玉愿教;精通教材,指导有方;循循善诱,着实启发;热情鼓励,严格要求;香菱学诗废寝忘食,创出精品。黛玉教诗对于我们改进当代和今后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香菱是曹雪芹笔下一位具有隐喻意义的重要人物,是除秦可卿外又一个“兼美”的形象。在香菱兼具“才、情、美、德”的艺术形象背后,隐藏着作者“守理衷情”的人生理想。香菱的悲剧是封建伦理道德“存天理、去人欲”思想下全体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一书的悲剧性在于剧中人物的关系和位置不得不如此而形成的悲剧,作者曹雪芹在创作香菱形象时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并有意将香菱塑造成十二钗的综合体,从而通过香菱的身上折射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女子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而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阅读,就是用最温暖的方法,用最潜移默化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既能为写作打下基础,又能影响、改变学生。古人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已经认识到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起文章来才能文采横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