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君毅所言之"吾汝"沟通,与马丁·布伯强调的"人我"共在,均是从"存在"的立场探讨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处之道,可谓是诊治型的文化观察者,即将此"有"转化为"无",运用"验之以体,以体验之"的体会,通过生命、触及学问,以面对生活的磨难和考验.对照于"吾与汝"与"我与你"之理念,可以看出,中国哲学是以"体"的态度去涵容;而西方哲学则是从"用"的层面去发挥.  相似文献   
2.
现代对话理论源自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后由巴赫金明确提出,并上升为一种理论。今天的文学理论研究,对"对话"理论日益关注。文学理论研究既渴求通过对话理论解决自身危机,同时也不断从中汲取着很多富有活力的资源。通过对布伯与巴赫金两人对话思想与理论的分析,以探究"对话"思想对文学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对区域文化发展模式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每一个生长于某一文化传统的人去思考如何权衡文化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问题。马丁·布伯在《我和你》一书中对主体存在方式的讨论对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区域文化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徐平 《理论界》2011,(8):114-116
马丁·布伯的哲学开创了一种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世界观有别的新的思想维度,代表了一种与西方传统哲学社会本体论不同方向的全新的理论努力。本文对布伯的"关系本体论"进行讨论,在与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比较性的解读中,彰显马克思社会关系方法论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巴赫金对话理论是在马丁·布伯《我与你》的"关系主体论"基础上的继承与开拓。从"我——它"、"我——你"到"自我和他者"的理论延伸。巴赫金作为哲学出发点和理论归宿的对话理论贯穿人文学科各领域,其根本是关于人的理论,蕴含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出一种平等、民主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对功能主义的传播观,学界反思备矣.如何寻求更有意义的传播以及传播观,一直是欧陆传播哲学的关注点之一.其中,马丁·布伯、巴赫金、哈贝马斯等一脉相承的对话交往思想,提供了颇富启发的思路,一方面丰富了传播即所谓“communication”的内涵,一方面也提升了传播科学的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7.
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中的马丁·布伯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体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的观点,是其哲学观的形象化表现.小说中主要人物洪堡的"我一它"人生观和西特林"我一你"人生观与其各自的命运都符合马丁·布伯对人性的看法.通过在两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中融入相遇哲学的因素,作家贝娄表达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8.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人的生存状况如何?现代哲学家马丁·布伯提出,人执持双重的态度,因之世界于他呈现为双重世界——"你"之世界和"它"之世界,人与世界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即"我—它"关系和"我—你"关系。"我—它"之间只是独白,"我—你"才能保持真正的对话。现代是"它"之世界伸延扩张到了极致的时代,是对话缺失的时代。布伯寄希望于教育,唯有教育能晓喻后人如何与"你"相遇和对话。  相似文献   
9.
马丁·布伯认为人在世存在的本质关系是“我-你”对话关系;艺术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对话关系的本质体现,艺术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间的关系是“我-你”对话关系;马丁·布伯的宗教对话美学思想对巴赫金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