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18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但丁、彼特拉克、伊拉斯谟、马基雅维里的四篇《君主论》,彰显出人文主义政治思想的发展。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强调政府责任和民众利益;而它们的不同,则是随着统治者与民众关系的变化而给出不同理念。但丁、彼特拉克生活在共和国时代,他们宣扬美德和好的制度,期望通过建立人间天国来增进民众福祉;伊拉斯谟、马基雅维里生活在统治者与民众结盟关系已经破裂的时代,尽管伊拉斯谟仍在重复道德说教,但马基雅维里已经采用激烈的语言批判统治者,并且为他们划出了不能触犯的政治底线。这种情况说明:从但丁至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学是连续发展的,却又是根据时局的变化而改变,进而逐渐走向近代的。  相似文献   
2.
马基雅维里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系统阐述了君主统治术理论,其目的证明手段正确的权术思想后来被称为"马基雅维里主义"。数百年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联系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包含了马基雅维里主义的非道德政治观,既具历史进步性,又有消极因素;马基雅维里主义本身一方面应受到批判,另一方面也应联系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看问题。  相似文献   
3.
韩非和马基雅维里是中西政治思想史上的奠基人物,被共同视为政治伦理的背离者,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巨大,二者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异质性."人民"是现代政治思想中的一个关键性概念,其内涵在中西思想史上都具有各自的历史来源.韩非与马基雅维里的"人民观",即对人民的地位、作用、利民思想等在其专制思想体系中表现出种种差异.理清中西方民治思想渊源的差异,对认识传统文化在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在二十世纪被西方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然而其在该书中所表达的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却使马基雅维里本人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权术思想的出发点、形成条件、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的分析,实现对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马基雅维里关于国家和君权的学说切断了国家、君权与上帝的联系 ,推进了国家学说 ;其政治学说 ,使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的束缚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为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政治学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基雅维里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思想不仅限于人性的高扬,更在于他对现实的深刻揭示。其现实主义的政治、伦理思想源于实践,在爱国主义激情中发育成熟,成为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理论依据。对世界的关注还赋予马氏人文精神以独有特色。然而,理论上的罅漏使马氏的思想成了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7.
董雪红 《理论界》2008,(3):126-127
马基雅维里是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政治家、思想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权术思想及其历史背景来说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是僭主式统治者、半人半兽的"山饕",但并不是暴君。  相似文献   
8.
马基雅维里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君主论》是他颇受争议的一部代表作。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基雅维里的人生经历及其生活大环境,探究了该书的写作背景,文艺复兴的大潮,意大利的四分五裂和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得志使得该书应运而生。接着总结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君主在军事方面应建立自己的军队,为自己的统治打下基础;在政治方面应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凸现"马基雅维里主义";在外交方面应该张弛有度,量力而行。最后是对马基雅维里这本著作的一个小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马基雅维里的研究领域存在着一个共识,即马基雅维里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这可能也是马基雅维里的方法论内核。但是,《君主论》最后一章的叙述、修辞和论证却无不表明,马基雅维里思想中包含着某种“不太现实”的成分。并且,按照休谟等人的看法,马基雅维里的“新方法和新秩序”,并没有触及现实的力量,只是一种对现实的邪恶想象,甚至或许只是一种“邪恶”的“乌托邦”。因此,似乎更应该将马基雅维里的现实主义理解为某种“极端主义”。但更进一步说,极端主义也只是理论层面的设定,在实践上马基雅维里却是要用“极端”的手法,造成一个“正常”的幻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