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男人需要一杯茶.首先,男人的生活圈里少不了烟、酒、车与电脑,身体不断遭受尼古丁、酒精、废气以及辐射的危害,茶叶堪称最廉价的‘懈药".其次,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男人们往往身心俱疲,如果再加上作息无规律,给了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甚至癌症可乘之机,也给茶叶提供了用武之地.现代研究发现,茶叶拥有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维生素等十多种防病"武器",可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我患糖尿病多年,在家一直用血糖仪自测血糖。最近听病友说有一种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可以自动连续地监测血糖变化。请问,这种动态血糖监测是不是比普通血糖仪好?哪些人适合做?读者陈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糖尿病高血糖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两组均充分补液、纠正电角质失调,根据患者情况采取补钾、适量补碱治疗,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在胰岛素治疗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防治并发症方面,A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入胰岛素治疗及小剂量胰岛素静滴,部分患者配合血液净化治疗;B组采用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及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两组血糖均显著降低,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平均血糖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出现低血糖概率大于B组,但A组发生血糖反复概率较少,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补液、补充电解质及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配合血液净化、消除诱因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使其趋于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其预测的关系.方法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空腹检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血糖升高两组.血糖升高组患者于急性期同时测定糖基血红蛋白,分析两组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大部分发生于卒中后,其血糖升高多见于皮质梗死即累及主干支大灶性梗死,其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疗效明显差于血糖正常组,而且死亡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糖升高可加重脑梗死损害,严格检测和控制血糖有助于脑梗死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机关工作人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发病情况、年龄特点及10年的变化等.方法在1993年和2002年前后两次对烟台市市直机关200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对比.结果 2002年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20.30%、9.76%和2.85%,与1993年(15.15%、4.24%和1.84%)相比显著增高(P<0.01、P<0.01、P<0.05),且两次比较有明显年轻化改变.同时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再次得以验证.结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发病率较10年前明显增高,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和降低机关工作人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病率之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胡海 《山西老年》2009,(1):54-55
71岁的周老伯患有糖尿病,一直坚持用药,空腹血糖均大致正常,但有两次餐后血糖结果都偏高,他自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无妨,没引起重视。最近半年多来,他老觉着手脚麻木,看东西模糊。于是就医检查,诊断的结果是Ⅱ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医生  相似文献   
7.
王崇文 《老友》2009,(8):56-56
《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75岁,经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12.4,空腹血糖一直正常,但被认定患有糖尿病,一直服用阿卡波糖。服此药以来,餐后两小时血糖虽有一些小波动,但一般都在11左右。请问:这种药可否继续长时间服用;还有什么药可以替代?  相似文献   
8.
康寿文摘     
《老年人》2013,(6):60-60
玉米护眼抗衰老烹煮炒吃效果好玉米是抗眼睛衰老的极佳补充食物。由于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黄体素、玉米黄质为脂溶性维生素,加油烹煮有帮助吸收的效果,所以,吃玉米可以时不时地炒着吃点,比如做松仁玉米。玉米的加热时间越长,抗衰老的作用越好。所以,在家中煮玉米,最好能多煮一段时间。(摘自《大河健康报》)经常腹泻要防糖尿病临床发现,高血糖会造成肠道微血管病变和自主神经功  相似文献   
9.
《老友》2014,(1)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糖尿病眼部最严重的并发症。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血管疾病,长期的高血糖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决定因素。此外,高血压、高血脂也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杨锡九 《老人天地》2008,(12):56-57
1992年5月,我得了糖尿病。得病主要原因是遭遇一场车祸,我被人从车轮下拖出来没有死,精神刺激过度引起应激反应,当时正逢端午节,食糖、枣过多,因脏腑负担过重产生高血糖。之前我对此病一无所知,医生告知此为终身疾病,要终身服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并给我定了食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