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探索》2003,(12):19-20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相似文献   
2.
魏征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后被俘入唐。太宗即位,先充谏议大夫,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魏征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为唐朝贞观年间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  相似文献   
3.
唐代魏征执政思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新 《云梦学刊》2005,26(4):69-71
唐代魏征关于执政者必须具有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执政思想,曾指导唐太宗李世民执政23年,成就了其功载史册的“贞观之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魏征这一执政思想的积极成果,强化共产党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意识、对社会和人事的公正意识、对现实和未来的危机意识,有益于贯彻我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出现了"振古以来,未之有也"的太平盛世景象。可是这位国君也有过"怕"的时候,据《五千年演义·隋唐史》记载:有人送给唐太宗一只善于捉鸟的鹞鹰,太宗十分喜爱。一次,他带着这只  相似文献   
5.
魏征所作的《隋书·文学传序》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理论中具有纲领性和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其所表达的文义主要为政教功用论,这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尤其是诗论的发展流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以“贞观之治”把中国封建史推向极峰的千古英雄唐太宗,也曾有过“怕”的记载。据《五千年演义·隋唐史》披露:有人送给唐太宗一只善于捉鸟的鹞鹰,太宗爱不释手,玩赏如醉。一次,他带着这只心爱之物在御花园玩得正开心,人禀魏征有事面奏,唐太宗一时慌悚,忙把鹞鹰藏进怀里,待魏征走后掏出时,鹞鹰已断气憋死了。  相似文献   
7.
郭灿金 《领导文萃》2009,(14):86-90
唐太宗的朝堂之上可谓群星闪烁,人才济济: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敬德、秦叔宝……他们要么是李世民的创业班底,要么是李世民的长期合作伙伴,要么和李世民有姻亲关系,和他们相比,魏征无法不自惭形秽。虽然唐代并不十分讲究门第出身,但出身名门望族依然是可以傲视他人的原始资本。当然一个人的出身无法选择,  相似文献   
8.
魏征是唐初的政治家,以忠贞敢谏闻名于后世,同时又是史学家,其史学成就在史学史亦有相当地位,而进谏和治史都是为了政权的长治久安。本文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魏征出身河北巨鹿魏氏,要说也算是北齐之名门望族,其父曾任北齐屯留令。只是魏征时乖运蹇,在距他出生还有3年之时,北齐就被北周灭了;在他刚满一周岁之时,北周又被杨坚的隋朝取代了。连续的改朝换代,连续的政治洗牌,生生把原来勉强称得上望族的魏氏弄成了寒门。因此,对魏征来说,所谓的名门望族只是一个可供自己精神胜利的温暖回忆而已,他从来没有从中得到过一丝一毫的实惠,反倒因为家贫,年纪轻轻就出家  相似文献   
10.
初唐的文学理解与文学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存在着观念层次和实际存在空间的矛盾现象,即文人一方面汲汲于文事,一方面大力贬抑文学价值。这样的文学理解和文学观念是由魏征的政本思想逻辑塑造的。唐初士人普遍接受了贞观朝确立的为政本末价值体系,既盛饰文辞以求仕进,又刻意以摒弃雕虫、高扬器识为标榜,这正是初唐反拨六朝的时代语境和文人的生存处境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