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祥林嫂的悲剧是文化悲剧的一种典型。以鲁镇民俗为核心存在的“鲁镇文化” 以其残酷性使祥林嫂“虽生犹死”;就个体生命而言,虽然死能带来微渺的希望,但祥林嫂仍无法获得最终的解脱。这也是鲁迅重视“人的文学”观的真正之体现。  相似文献   
2.
“迅哥儿”住过的深宅大院 我是迈过鲁迅故居的门槛的,我不敢踩它,怕那像历史卷轴一样的门槛会被踏碎了。天色本来就阴沉,再加上人多嘈杂,我已消去了对这老屋的兴趣。只记得它很大,门是一重接着一重的,所有的房间都陈设着古旧的家具和器皿,它们就像老人们历经沧桑的眼睛一样,沉静而又略嫌冷淡地望着我们。我注意到.屋子没有大窗口,  相似文献   
3.
鲁镇文化是一种吃人性的文化,祥林嫂被鲁镇文化的幽闭就是被吃人性文化的幽闭。祥林嫂的幽闭恐怖症是社会角色强加给祥林嫂的精神恐怖。祥林嫂从夫家的出逃是对男权制幽闭的反抗,但夫家把他抓回当作商品卖了出去,说明她不可能逃脱男权制的幽闭;祥林嫂想从死了第二个丈夫的幽闭恐怖症中逃脱出来,但鲁镇文化却使祥林嫂更为妖魔化从而更加重了她的幽闭恐怖症;祥林嫂想要向人们诉说死了儿子的悲哀获得人们的同情,但人们的冷酷却使祥林嫂的精神更加幽闭恐怖;祥林嫂想要在知识分子那里获得灵魂幽闭恐怖的解脱,但知识分子并没有给她一点精神的出路。祥林嫂被鲁镇文化幽闭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4.
黄健 《社科纵横》2009,24(11):72-73,84
鲁迅的小说《呐喊》和《彷徨》,是“五四”时期最具批判理性色彩的精神小说,这些小说揭示和批判了礼教吃人的罪恶,描绘出具有深邃象征意义的“鲁镇”文化环境和“未庄”文化环境,于深层次的民族心理结构中,发掘出封建专制统治下,愚顽的封建意识所造成的国民心理的痼疾,小说表现出强烈的思想启蒙和改良社会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孔已己>、<祝福>和<社戏>三篇小说的叙述人分析,探讨"鲁镇"隐含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取向的共时态存在的矛盾,思考鲁迅作为常人和启蒙先驱对"鲁镇"复杂态度背后的文化原因和心理原因.作为宗法制农村的微和封建传统的象征,"鲁镇"一方面遭到了作者理性层面的审视、分析和否定,另一方面,"鲁镇"也是作者抛开社会意识后、情感定向中的精神家园,渗透着作者的童年回忆和文化依恋.这种复杂态度和心理矛盾构成了作者爱恨交织的故园情结.  相似文献   
6.
7.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空间已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建筑、景观或者"容器",空间文化实体的地位愈渐凸显。空间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空间的文化意义,以及融于空间中的民族、宗教、身份或者阶级等多维文化内涵。运用空间批评解读"鲁镇"这一在鲁迅小说中屡次出现的地理空间,不难发现,"鲁镇"即一系列封建传统统治下"生之秩序"的公共空间。本文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角度出发,以"鲁镇"中的酒店、茶馆、书房和客厅为研究对象,三位一体的呈现"鲁镇"作为景观空间以外的文化定义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