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炳赞 《船山学刊》2009,(4):138-140
在《鹖冠子》这部文献中,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辨析两者在文献中的具体关系,特别是儒家思想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黄老学对各家思想的吸收,更加准确地把握黄老学的特征及内涵所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儒学由“学”到“术”的转变,更可以一窥儒学在汉初之际发生根本转变的前在形态。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道家重要著作《鹖冠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在哲学起点上,将道的规律性与具体物质载体联结起来,强化了道作为规律的客观实在性,将天视为具有本体价值的自然实体,纳气入道使道家思想更具理性光彩。在五正论基础上,指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穷天道至理,扬人性至善,提心神修养,求政治清明。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九道",在模式上强调理解精义、学用结合、注重熏陶。在人才选拔任用上以"五至"分类,强调功德兼备。  相似文献   
4.
杨兆贵 《船山学刊》2007,63(1):45-47
鹖冠子的理想政治和时局有密切的关系,他深思一些大国不能得志于天下之由,并提出理想政治论——“五正论”,即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神化与官治的理论,渊源有自,主要来自《黄帝书》、《庄子》等。他认为这种理想政治的实施,会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5.
冠子 ,战国末期道家学者 ,隐居不仕 ,著有《冠子》一书。《汉志》及历代学者都说他是楚人。当代学者还从《冠子》与《黄帝四经》文字的比较证明他是楚人。本文进一步从《冠子》与《庄子》的比较 ,冠子与弟子庞的关系、冠子的鸟、鸠图腾意识论证冠子是西楚淮南人。  相似文献   
6.
7.
随着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鹖冠子》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并被判定为先秦黄老道家真书。其所提"元气"思想,上承老子道气关系论,下启两汉"元气"论思潮,中与《列子》《吕氏春秋》互相印证,成为先秦黄老学派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鹖冠子为战国晚期楚国人,其著作《鹖冠子》是成书于战国晚期中后期的一本先秦古籍。虽然对《鹖冠子》一书,吕思勉、李学勤、吴光、孙以楷等先生已确证其非为伪书,但是也并非如许多学者所言为黄老著作,而应该是先秦杂家的著作。对《鹖冠子》的重新定位研究,对于认识战国秦汉之际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国哲学以及整个文化思想学术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内容判断,《鶡冠子》应属战国末期至秦朝初期的作品。鶡冠子继承了老庄的社会理想,仿庄子建构了一个以“素皇内帝之法”为内核的理想国,同时对非圣贤之君治国的不良后果提出了补救措施,其国家形态表现为以法治为特征的中央集权制。冠子的理想国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并充分地汲取了阴阳家、法家和儒家的思想,是规划政治大一统的理论蓝图。  相似文献   
10.
从文献学的角度 ,对《冠子》与帛书《黄帝四经》,在语法与文体方面进行比较后认为 :它们不但都喜欢用对立统一的概念 ,而且都是间或用韵的说理散文。这说明《冠子》是一部成书于战国末期的黄老道家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