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也许残雪在国内很小众,但在国外,她是被翻译出版最多的女作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突围表演》《黄泥街》等。美国知名作家苏珊 桑塔格对她的评价是:“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残雪的名字。虽然,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说过她。”成功的关键是体内不息的冲动残雪原名邓小华,生于1953年,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被安排在郊区劳教,一家八口人挤在简陋的房子里,虽然过得苦一点儿,但她的记忆里,还是愉快的。  相似文献   
2.
残雪的小说几乎没有例外地使人困惑,而且从头到尾使人怀有不可思议的感觉。为何如此?文学研究家无法避免的这个问题,至今尚未说清楚。本文通过对她的处女作《黄泥街》序文第一人称叙述的分析,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残雪的小说时常引起不可思议感的根本原因就在她的独特的叙述法上。她的叙述者总是一个完全缺少历史性和个性的、无私无情的、纯粹的、内部世界观察者。这种观察者和被观察的自我对象正像我们做梦时那样,是彻底分开的。残雪通过创造这种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惊人的距离,在给读者留下做梦似的不可思议感的同时留下了第一级的对自我的观察记录,这就是文学。  相似文献   
3.
近四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残雪前期之作《黄泥街》与近期之作《茶园》存在接续性,前者的精神叙事、以丑为美的叛逆和诗性的语言可与后者证伪乌托邦的立场形成互证。在文本细读基础之上,发掘残雪小说写作中深层的现代性价值,能更好地解读残雪创作的精神内核、创作底线和对媚俗自始至终的放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