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相继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一批新的专业音乐家登上我国乐坛,黄自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黄自的艺术歌曲里有着西方音乐的严谨又掺杂着东方传统音乐的含蓄,本文对黄自的抒情歌曲、古诗词歌曲、爱国歌曲来探析其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2.
黄自艺术歌曲是其音乐创作中最具影响的部分。选材涵盖古今诗词,在对词曲关系的处理上字斟句酌,努力实现音乐的音调、节奏与诗词的声调、韵律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完美结合。他进一步把中西方音乐语汇与写作技法巧妙融合。创作风格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融进西方作曲技法,歌曲既有民族传统风格韵味,又有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在演唱上应注意掌握层次段落,准确把握感情,恰当运用音色,合理安排节奏,注重咬字处理以及调式转换。  相似文献   
3.
今年已78岁高龄的黄自修是广西一位研究民间文学的学人,在上世纪50年代,他整理了一篇1000多字的民间传说,在刊物上发表。40多年后,他突然发现在广西及全国引起巨大轰动的史诗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黄自先生的生平和音乐创作倾向,着重对声乐作品的音乐形成及音乐特点作简单的评析,并对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黄自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音乐领域里极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从他的音乐创作实践以及揭示音乐的本真存在方面可见,他倡导的是东西文化的兼容并蓄和音乐创作中的民族艺术化创新.特别是他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通过传统文化和外来音乐文化的相容,形成了一种很新意的民族化的音乐语言.本文从文化的演变和重构、全球文化的相互渗透以及传统文化的新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他对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伟大贡献,寻求他创作中的文化意义以及带给我们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6.
田世娟 《中南论坛》2009,4(3):81-83,92
黄自先生的音乐创作歌曲由两类组成:一类以中国古代诗人的诗词为题材,另一类为抒情性的艺术歌曲。歌曲大多采用欧洲浪漫派晚期的创作技法,体现了音乐形象生动、曲调流畅优美,歌词与曲调以及声乐与伴奏的高度结合,其创作构思细致、集中,同时在一部分作品中对音乐的民主风格作了种种创造性地探索。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造(演唱)的过程中,要尊重作者、忠实作者创作的初衷,将歌曲作品为我们提供的直接依据(谱面上所记录的一切符号)和间接依据(由歌曲的歌词、曲调和内容所感悟的潜词和听觉所引发的想像和联想),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沿着作者情感主线的轨道,最大限度地从作品中感悟、获取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孙颖 《南方论刊》2009,(11):96-96
《长恨歌》作为黄自先生的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声乐套曲,很好地表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和个性,本文从题材内容、创作手法、作曲技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黄自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8.
黄自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创作的作品体裁广泛,其中包括交响乐、器乐曲、声乐曲、清唱剧等.在声乐作品中,以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成就尤为突出.其中抒情性艺术歌曲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类作品.本人通过演唱黄自艺术歌曲《思乡》,将分别从音乐作品分析、演唱处理以及情感表达这几个方面来诠释这首歌曲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自先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其艺术歌曲作品传递着丰富的情感和朦胧的意境,具有浓厚的精神底蕴和美学内涵。随着20世纪西方音乐文化的渗透,"洋为中用"的文化探索逐渐显现,黄自在此背景下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法进行民族化的专业音乐创作探索。其注重民族化风格的创作具有三个特点。包括:对中国古代诗词艺术的节奏有着独到的禅悟,以及以中国传统曲调为基础,传承中国即有的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和从歌曲的民族韵味出发,探索民族化风格。  相似文献   
10.
黄自是一名学者型作曲家,还是一名颇有建树的音乐教育家.在历史上遭受过不公正的评判,其音乐作品创作题材广,艺术质量高.他的美学思想具有矛盾性,但在主流上仍是唯物的和现实的.正确评价黄自在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对于推动音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