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黑泽明导演被尊称为"黑泽天皇",《七武士》是黑泽明导演最优秀作品之一。黑泽明导演对于画面构图的在片中的造型性的处理,在于一切的画面影像设计都是为了在作品中产生象征的作用、推动情节的作用、展现环境气氛的作用。片中导演对于画面构图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运,不但有经典式的常规构图方式,而且也有很多奇特创意性的非常规构图方式。  相似文献   
2.
运用接受美学方法对黑泽明电影在中国的接受状况作受众分析,其表现有三:鉴赏视野中,观众对黑泽明电影有一定的鉴赏期待,有走向交往对话的动机和行动,受意识形态等原因影响,整体鉴赏水平还不高;批评视野中,评论者对之有些冷淡,集中于《罗生门》、《七武士》等片叙事主题、叙事结构的评析;创作视野中,导演、编剧们更为热情,徐克、张艺谋等将之视为范式文本加以摹仿,体认、实践黑泽明电影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电影大师黑泽明一生共拍摄了30多部作品。他的电影充满了强悍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西方媒体曾盛赞他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这话说的千真万确。莎士比亚只有一个,黑泽明也只有一个!在技术层面,他对今天的电影有着伟大的、超越旁人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力;而在哲学、人性、宗教等方面他也通过电影的形式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发人深省的画卷!他是一个伟大的东方人,他终其一生都在苦苦地思索和钻研,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黑泽明成为世人敬仰的大师,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他特有的电影艺术和戏剧人生。  相似文献   
4.
黑泽明的自然物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是黑泽明始终关注的问题,他的自然观念既是在日本传统文化滋养下产生的,又受到了西方宗教及哲学思想的陶冶。在作品中,黑泽明表达出了自己建构于西方文化之上的"自然人"理想,同时又将自然现象作为辅助叙事和传达象征意义的手段,使自然变化与情节发展息息相关,成为影片中一个没有台词却述说着千言万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黑泽明是日本20世纪著名的电影大师,电影《乱》是他根据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李尔王》改编而成,这部电影主要揭露了人类在贪婪和欲望驱逐下人性丑陋的一面,以及人们因傲慢而自取灭亡的愚昧无知,从而从另一角度暗示了导演黑泽明对理想而美好的人类关系充满憧憬。本文主要从人性和佛教思想角度对电影《乱》进行分析解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黑泽明对人性、对民族文化、对自己的深刻认识与反省。  相似文献   
6.
电影《罗生门》是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的经典名作之一,影片的故事情节改编于日本著名文学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罗生门》与《竹林中》。整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强盗多襄丸、武士的妻子、借女巫之口说话的武士以及樵夫四人为了降低或逃脱自己的罪责而编织谎言,充分地体现出了人性之恶。  相似文献   
7.
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多矣,在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框架中,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在卡夫卡的小说中,我们都能见到他们对官僚主义激烈的批判言辞,而黑泽明告诉我们,“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有的人”就是处于官僚体制中的、不断被同化、销蚀了的人,比如他的影片《生之欲》中的主人公渡边。  相似文献   
8.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根据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改编成一部电影<乱>,籍此赢得了"东方的莎士比亚"的美誉.本文通过对<李尔王>和日本电影<乱>的比较,从内容到形式上探讨了两者的联系和独特性,试图揭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生命力的延续需要内容的拓展和更多角度的解读,尤其要融入本国传统文化,这也是比较文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