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永明体     
永明体是流行于南朝时期的一种新的诗体,因其最早形成于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年间,故名。关于永明体的产生,萧子显《南齐书·陆厥传》有较明确的记载:“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跳、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颥,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人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相似文献   
2.
游宇明 《老年人》2014,(4):38-38
正刘邦做了皇帝后,把自己的出生弄得神秘兮兮的。他造谣说,他的母亲刘媪曾在大泽旁边歇息,梦见和神做爱。当时雷电交加,天色幽晦。他父亲去找他母亲,看到一条蛟龙伏在他母亲身上。不久其母怀孕,生下了他。为了神化自己,刘邦不惜给他的父亲强戴了一顶绿帽子,居然说自己是人龙相交的杂种。南齐武帝萧赜也步刘邦后尘。不过,萧赜没有拿父亲  相似文献   
3.
齐武帝初欲传位于萧子良 ,但害怕因此骨肉相残 ,而可能导致江山易主 ,最终还是立太孙萧昭业为帝。萧衍背离萧子良的原因在于竟陵王实力太弱 ,而不全是萧衍为了雪父耻。萧子良的失败与齐武帝疑忌皇室成员 ,致其重文才轻干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官迷张敬儿     
张晓政 《领导文萃》2014,(10):92-94
正张敬儿不是著名的历史人物,也不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但其权欲熏心、终致灭亡的一生却颇值得一读,值得人们思考。张敬儿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之一———南北朝时期,原名张狗儿。由于名字过于粗俗,后被宋明帝改为张敬儿。他还有个弟弟叫张猪儿,联系到他的父亲叫张丑,可见,张敬儿的出身相当低微。据《南齐书·张敬儿传》记载,张敬儿"年少便弓马,有胆气,好射虎,发无不中"。凭借这一优势,张敬儿参军入  相似文献   
5.
敬儿女为征北谘议参军谢超宗子妇,超宗谓丹杨尹李安民日:"往年杀韩信,今年杀彭越,尹欲何计?"安民具启之.上素恶超宗轻慢,使兼御史中丞袁彖奏弹超宗,丁巳,收付廷尉,徒越嶲,于道赐死.以彖语不刻切,又使左丞王逡之奏弹彖轻文略奏,挠法容非,彖坐免官,禁锢十年.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夏天,南朝著名诗人谢超宗在流放越嶲(今四川西昌东南)途中,途经豫章(今江西南昌),豫章内史虞悰通知他:"接上峰命令,要你在此地了断自己的性命,但可以保留全尸."(《南齐书·谢超宗传》)一代才子谢超宗就此毙命他乡,与其祖父谢灵运的命运几乎一模一样.只要对中国历史和古代文人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古代大凡有几分才华的文人,多半喜欢议论朝政,讥刺权贵.这本来就使专制统治者很不舒服,而这些文人说出来的话,发表的议论,还往往一针见血、不留余地,叫人受不了,因此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多半是很不妙的.谢灵运和他的孙子谢超宗,就是这么一类人.  相似文献   
6.
萧嶷和萧子响同为齐武帝的近系亲属,萧嶷尚文而得以保全,萧子响崇武而最终被诛.两人不同的人生历程充分体现了齐武帝时重文抑武的宗王政策.这种政策的形成与宗王制度本身的特点和齐武帝狭窄的心胸有着极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刘宋晚期财政严重依赖扬州,尤其是三吴地区。萧道成依靠淮北四州豪强策动易代,将太湖东岸的吴郡、西岸的义兴以及宁绍平原的会稽纳入齐国封地,并以“悉”与“勋”为标准选任三郡太守。三吴自刘宋后期便已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建元、永明年间又频遭水灾,但齐高帝、武帝仍以赋税征收为首要考虑,三吴经济由此在“重赋”“急役”下运行。南齐以货币征收租布诸调,却缺乏解决货币短缺的能力,以致三吴民户还要承受货币市场波动带来的经济损失。尽管《南齐书》以“职贡有恒”“府藏内充”来赞誉永明时代,但这是以民户贫困与经济衰退为代价的,南齐的国祚短促未尝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8.
卷四<齐本纪上> "(永明三年)八月……乙巳,以行宕昌王梁弥颉为河、凉二州刺史,封陇西公、宕昌王."(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120页) 按:"乙巳",<南齐书·武帝纪>作"丁巳".是月乙未朔,乙巳为十一日,丁巳为二十三日.考本条及<南齐书>上文又出"乙未",为月之朔日;<南齐书>下文又出"戊午",为月之二十四日,先后皆相合.则二者未知孰是.  相似文献   
9.
豫章王萧嶷是齐高帝的爱子,政治地位较高.太子萧赜多违制度,几乎为萧嶷所取代;萧嶷之僚佐又有拥立豫章王的倾向.因此,萧嶷在武帝(萧赜)朝一直备受猜忌.他常常借孝悌之道与尚文事来避祸.文惠太子萧长懋与萧嶷的关系也很微妙,萧子响事件则更加剧了二者之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