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代女神林青霞以散文集《云去云来》作为自己60岁的生日礼物,她说人生"圆满"了。而读者则可静享林青霞新书:浮华看过,爱怨尝过,女神也终归于平淡了。这是林青霞第二本散文集,字里行间,是"云去云来"之感,平和、自在。对于人是最懂得林青霞写人的每一篇均值激赏,尤其是《窗里窗外》里的《三梦三毛》,有几分现代派小说的感觉。"一次半夜三点接到好像三毛声音的电话,一次梦见‘窗前,一张张信笺和稿纸往下落’,一次梦见‘藤椅  相似文献   
2.
28年前,在《野火集》序言里,龙应台说:“写了《野火集》的代价大概是:这一辈子不会有人请我‘学而优则仕’出来做官了。”有趣的是,历史不理会她的预言,事实上不仅有人请她出来做官,而且不是一次,是两次,官越做越大。  相似文献   
3.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4.
龙应台是从台湾走到海外,影响全球的知名女性作家。受其早年经历的影响,她接受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熏陶。她继承并超越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的思想,批判社会生活中的男权意识,提出女人首先是完整的人的观点,书写作为母亲的幸福与代沟的煎熬,提出母亲教育理念的公民意识,展现作为女儿的柔情与担忧,呈现女性真实、立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龙应台素以杂文著称,1985年出版的《野火集》风靡一时,在台湾乃至整个华文创作圈掀起了一阵"龙卷风",其人、其文及其思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评论。她的文章犹如一把利剑挑开了台湾社会的各种毒刺,她的思想冷峻犀利,她的语言铿锵有力直指人心。《野火集》是龙应台倾注心血而成的批评力作,它的发展影响、批判精神以及语言风格都是龙氏锋利思想的直接表露。  相似文献   
6.
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人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也许是所处的角度不一样,也许是对待这个问题的情感不一样,很难说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但如果能就这个问题在某一个层面上达成一致,会给交流双方带来一个不错的沟通交流的平台。几年前,我与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女士曾有一次关于黄山扰龙松的对话,双方各持自己的观点,但沟通是愉快的。记得那是2003年8月,我在黄山风景区宣教科工作,黄山管委会领导派我去市委宣传部开会,说是去参加一个座谈会,具体谈什么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有着中西方教育背景的龙应台,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面对男权价值体系的压抑而产生焦虑。受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她的杂文既有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反思,又有坦诚直言的社会批评,还有女性生命体验的温柔书写。超越传统对女性写作的审美期待而具有现代女性意识,创作的自然洒脱与知性思维的深刻结合,简单质朴、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表达出自尊与自审意识,进而生发为对人类社会前途的关切;是超越性别写作、具有丰富性和差异性的"人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看来,作为目的的"人"包括"人文"、"人格"、"人生"三个方面,因而人的教育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格养成的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教育。人文是相对于科学而言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济和管理都是社会科学,而人文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我们说人文学科,但不说人文科学,因为人文不是科学,而是价值、是判断、是解读。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来都是科学进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龙应台散文集《目送》的争议,论述其亲情叙事的正价值;以其经典之作《目送》作为管窥途径,论说细节拼贴构成"描述型"文本形态、诗情沉着于叙事的抒情方式以及"小感触"升华为哲理性思考这三方面,是龙应台艺术散文的主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与伴侣》2010,(7):11-13
她,眉清目秀,步履经盈;身穿一件白色衬衫,上面堆满了用各国文字书写的“读报让我忧郁”;手里握着一本龙应台的新书,一支笔被当做书签夹在中间“刚买的,还没看完。”很难想象这个副“文学女青年”做派的上海女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