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空间的伦理性为发现和理解文学中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从文学伦理学批评来看,阿瑟·米勒的戏剧《桥头瞭望》通过语言、动作和舞台布景等方式建构戏剧的社会空间、家庭空间和心理空间,反映了居于美国中下层的意大利移民所面临的伦理两难、伦理身份的混乱和内心无意识的禁忌情感,打破了戏剧的“第四面墙”,在演员与观众构成的交往空间中直接进行伦理教诲,启发人们关注现实社会中伦理准则之间的冲突以及禁忌情感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3.
美国现代主义风景园林大师丹·凯利及其米勒花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美国现代结构主义景观设计大师丹·凯利及其早期作品米勒花园的介绍 ,阐明米勒花园在其作品中的地位 ,以及凯利在整个现代花园景观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接受外国作者影响上,施蜇存特别着意于奥地利作家施尼茨勒,特别是在小说中刻意表现变态性心理,运用细腻的内心独白,都有很重的印迹,但他在借鉴的同时,又试图超越原作,并保持了独有的中国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把无措、失意、潦倒转换成一种发泄机制,将整体世界固有的紧张、混乱、无序所引起的人的压抑成功地转移,米勒找到了最好的途径:文化暴徒。  相似文献   
6.
马洛礼《亚瑟王之死》中的兰斯洛特,兼具英雄与反英雄的双重性,他的存在导致亚瑟王之死,他与王后的恋情,又是爱情的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7.
魔灵是<亚瑟王之死>中的魔法师,他在叙事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预言推动情节、强化作品叙事的逻辑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在冷战期间的重要身份是“文化冷战斗士”。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反共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共识的塑造和同新“左派”史学家威廉·A·威廉斯的论战上。这种政治活动分子的身份及其强烈的意识形态取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施莱辛格史学的客观超然性。  相似文献   
9.
与希利斯·米勒一样,哈罗德·布鲁姆也对当前电子媒介时代和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文学以及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命运"危机"给予了理论观照和关注,并表达了与"文学终结"论相类似的理论观点.但与希利斯·米勒不同的是,哈罗德·布鲁姆的"终结"论论述的对象主体--文学--只指高雅/精英文化文学,并奉"崇高"为其惟一或主要的美学内质与特征;而且,布鲁姆认为文学"终结"的原因是多元化的:诱发和导致文学"终结"危机的原因,不仅来自文学外部的社会文化语境(即电子时代的来临,电子文化消费产品的风行),而且还来自文学内部.他指出,文学的衰落与消亡主要指的是高雅文化文学的终结,而大众文化文学在后现代的消费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急遽繁殖、复制和扩张,和它通过经典化的文学制度以及文学教育体制对高雅文化文学的挤压、替代,尤其是当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化,是导致高雅文化文学终结的重要原因.而对这些来自文学内外的诱因,他是极力反对的.布鲁姆反后现代美学的"文学终结"论有其局限性,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也有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介了阿瑟·米勒及其作品《推销员之死》 ;分析了美国梦形成的宗教、政治、经济的因素 ,美国梦的悲剧在威利身上的体现及其成因 ;揭示了单纯追求物质财富会导致人的精神荒芜 ,酿成悲剧 ;启迪人们对人生的价值、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前途予以关注与思索 ,以期使人类走向完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