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同旭先生撰《薛宝钗另有情缘》一文 ,认为薛宝钗婚姻之最后归宿 ,在贾宝玉出家以后 ,再适贾雨村。[1] 今据《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中词曲、册图的谶语式暗示 ,以及看到八十回后原稿结局的脂砚斋批语的分析 ,薛宝钗另适贾雨村之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传统文化与民族美德在薛宝钗身上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生境界、立身行事、作者态度等方面分析了袭人与宝钗所代表的“假道学”与“真理 学”的区别。文章意在否定袭人是宝钗的影子说。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的显性表达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素来代表两种迥异的处世哲学和人生价值观,而若从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入手,以分析人格面具为出发点,从性格、才能、命运的差异进行逆向探究,追溯人物性理的终极意义和心理积淀的艺术呈示,便能将其人格面具发展的原因和过程理出清晰脉络,最后论证出虽然钗黛看似二人,但是实为一体,也从侧面说明研究脂批对于探寻曹雪芹创作匠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当今<红楼梦>的年轻读者更偏爱薛宝钗的网络调查谈起,重新对薛宝钗、林黛玉的婚姻问题进行剖析,解读了薛、林二人的性格特征,重点分析了薛宝钗凭借高超的战法取得宝二奶奶的地位,林黛玉追求真爱,但并未同宝玉成就姻缘的原因,揭示了宝钗、黛玉婚姻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备受争议的人物。站在入世的立场,她被视为封建淑女的典范,言行举止既有难能的宽忍大度,又难免世故圆滑的自保。但若另辟蹊径,从出世的角度分析,我们却能够从薛宝钗身上感受到淡淡的禅意。她没有王夫人的向佛而伪善,也没有惜春的弃世而绝情,反而在现实中以和、淡、安、稳之心待人、处事、视物、对情,以自然出世的心态践行着儒家的入世之道。  相似文献   
7.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很会讨贾母欢心的,贾母似乎也很喜欢薛宝钗。但是当换一个角度再来审视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二人相与甚欢的材料时,却有许多证据都表明薛宝钗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贾母的喜欢,贾母也一直在对薛宝钗进行着排挤甚至打压,她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小说表面上描写的那样和谐美好。弄清楚这层关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去揣摩《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之"情"可谓意蕴深远。贾宝玉的情感以"情不情"为特征,是一个包含了"色欲"与"纯情"的情感世界,寄寓了作者"情"的理想。黛玉之"情情"与宝钗之"情时"分别代表了宝玉的两种情感诉求而不可兼得。"兼美"钗黛的秦可卿作为贾宝玉的知"情"之人,是作者将两种情感糅合在一起的一个尝试。饱含着作者审美理想的秦可卿早早地退出舞台,为小说的结局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莺儿与紫鹃作为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贴身丫鬟,身上折射着其主人思想性格的烙印,《红楼梦》用紫鹃的形象烘托了林黛玉独立真诚、无视世俗和葆有纯真自我的性格特征,用莺儿的形象烘托了薛宝钗注重现实、循规蹈矩及遵守“女规”的一面,她们很好地映衬了两位女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10.
秦可卿与"兼美"及钗黛的关系向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这足以让我们在面对秦可卿时更加迷恋不已,由此对秦可卿在小说中的作用的论讨,也就更是新解层出不穷.现以<红楼梦>试图穷尽人的可能性这一命题为切入点,重新探讨秦可卿与"钗黛合一"的关系问题,进一步发掘秦可卿形象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