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文性批评旨在通过对若干有关联文本的考察,在更深邃、更博大的文化-哲学视野中审视文学问题.本文从重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小诗《飞虻》入手,在三层阐释层面上审视作为强者诗人的布莱克表现出的"影响的焦虑",以及他的"焦虑"对后代作家的再度影响,揭示跨文化、跨时空的语境中,以互识、互证为基础的人类思维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用近似孩童般的简单语言表达的复杂思想.文章主要从威廉·布莱克作品中的声音系统和视觉系统两方面着手,试图找出他对英语中已有的表达可能性的创新,以便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基督宗教伦理观出发,将预言诗《天堂与地狱的婚姻》置于圣经背景下进行观照,可以揭示布莱克的反律法主义信念。布莱克否认律法的重要性,从人本神学观出发对圣经进行重新阐释与改写,其反律法主义宗教伦理观在该诗作中体现为对圣经教义的反叛,以及对性爱的开放态度;同时,在另外一方面也成就了其诗歌形式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布莱克诗《回音草坪》由意象群构织而成。第一诗节象征童年时代,第二诗节象征成年,第三诗节象征暮年。诗中诸多意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三个时段日出、白日、落日分别象征人的童年、成年、暮年;诗的结构也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三个诗节恰恰象征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三个时期。诗中儿童、母亲、老人象征整个人类;云雀、鸫鸟和小鸟象征整个动物界;春天象征大自然。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揭示了人类的生命规律,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类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Focusing on a selection of poems written during Allen Ginsberg’s visits to Britain between 1958 and 1979, an attempt is made to show how Ginsberg’s British poetry might productively be read in the context of William Blake’s mythopoetic system, particularly in so far as it relates to the Blakean figures of Albion and Jerusalem. Ginsberg’s poetic vision of a Blakean Albion is revealed to be more complex, and more problematic, than might be supposed. This is partly because Ginsberg’s own position is conflicted; as a key representative of American Beat poetry and later of American counterculture, he is nonetheless engaged in these ‘British’ poems in re-envisioning and reshaping Blake’s Albion. Such nationalist tensions are not, however, restricted to Ginsberg’s work; they can also be linked to similar conflicts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ism which already exist within Blake’s own vision of Albion.  相似文献   
6.
叶芝作品的"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理想主义"特征与来自布莱克、雪莱、莫里斯等人的影响密切相关。他的创作在英语文学中独树一帜,其作品思想植根于民族与文学的历史,体现出明显的传统继承性和回归性,而他对批评家们推崇的所谓"前沿性"不屑一顾。在布莱克、雪莱、莫里斯等人的影响下,叶芝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与信仰,完成了艺术与民族、艺术与人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威廉.布莱克以东方心物一元论认知方式为审美视角,以诗画互证的整体性艺术手法为审美原则,选取圣经题材并对其意象图式进行扭曲与变形,在其诗歌创作中藉基督教术语表达了一种独特的人本主义东方美学观。  相似文献   
8.
威廉·布莱克接受了多神论向一神论过渡的观点,同时倡导从一神论向泛神论的回归,并在这种逃逸中寻找诗歌的灵感,通过大量含混的诗歌修辞构建出复杂的多重意义体系,并在深层结构中将二元对立中的主从关系进行了颠覆与解构,颂扬有差别的具体神性,属于后一神时代的泛神论,体现出谨慎的建构特征。布莱克诗歌中动植物意象的泛神主义解读,暗示并激发了诗歌中具有前瞻与预言性质的独特诗性逻辑,对于现代主义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叶芝作品的"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理想主义"特征与来自布莱克、雪莱、莫里斯等人的影响密切相关。他的创作在英语文学中独树一帜,其作品思想植根于民族与文学的历史,体现出明显的传统继承性和回归性,而他对批评家们推崇的所谓"前沿性"不屑一顾。在布莱克、雪莱、莫里斯等人的影响下,叶芝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与信仰,完成了艺术与民族、艺术与人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法国思想家卢梭对直觉和感性的推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人们看到了文明带来的社会进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布莱克的《由理生之书》就反映了对理性的批判。由理生要求建立社会的秩序,主张理性,但他没有使世界变得和谐,而是使世界变得更加混乱,因为他将人与自然分离、与永恒分离。布莱克的思想中,还有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即文明批判,这在《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得到了充分地反映。《天真之歌》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而《经验之歌》则反映了文明社会中人的天性被腐蚀的状态。布莱克看到了文明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但他并不偏激地要求废除文明,而是辩证地看待文明,可以说,布莱克是一个文明的思考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