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广西临桂横山陈氏家族是当时声名显赫的官宦学术家族。陈宏谋为雍乾时著名大学士和理学名家,其玄孙陈继昌为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的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著名士子和清官。文章分析陈继昌的乡试、殿试文章,认为察贤任能、天人和谐、守创结合、君臣尽职、借古鉴今、盛极必衰、无为而治、立教为先是陈继昌的主要政治思想。陈继昌的思想和生平,反映了嘉道年间清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和这位爱国学者对治国安邦的关切,对当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观点认为,“蚤”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它的本字“早”产生于“蚤”之前。近十几年提出的观点认为,“早”产生于“蚤”之后,“蚤”是本无其字的假借。作者经过研究认为,“蚤”仅仅是个有本字的假借字,至于它的本字产生先后并不能确切地断定。  相似文献   
3.
张枣很早就开始尝试对古典诗学传统的吸收和借鉴,并进行了比较成功的试验,《镜中》便是一例。通感和"词义借用"使"悔"变得美丽轻盈,人称转换造成了心理空间腾挪,"镜中"这一出色运用的意象统摄了全诗,三者共同织就一个复杂的文本。这些技巧帮助平衡了诗中的轻与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诗人张枣一生仅仅创作了百余首诗歌,但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关于传统,他始终有着一种相对明晰的态度。本文选择以声音的视角切入,将通过句式、停顿、词的选择等包孕在情感与意象中的内在化节奏展开,从而在声音传统中去洞悉张枣的诗歌所彰显出的哀鸣与急促等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初期事关贸易成败的美国客邮是学界研究的空白。通过分析美国“太平洋商人号”商船在澳门修理期间发往广州的一批信件,证明了美国在广州客邮的关键环节:依托十三行商馆区后勤服务区秘密栖身,接收转发地址为广州十三行商馆区凿石街的泗兴办馆,办馆承担了邮局的收发邮政功能,澳门广州间的美国短途客邮具有独立运行的特点。这也为19世纪初期美国在华客邮提供了详实的个案。  相似文献   
6.
本着重阐述陈子展先生在中国近代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与贡献。陈子展先生对近代学的研究主要体现于他的两部作《中国近代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学史》,在这两部作中,他提出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属于他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这些见解对1898年至1928年这30年间的近代学发展做了有价值的分析与总结。两部作被学术界公认为在中国近代学研究史上具有早期开创性意义,至今不失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知行问题是理学尤其是朱子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讨论的问题涉及知行关系、致知与涵养、致知与主敬等方面。作为朱子重要门人和传人的陈淳,在知行关系上继承和发扬了朱熹“知行相须”的观点,提出了致知力行“随时更迭,交进互发”的思想,而对“知先行后”论有所修正,同时,对“行重于知”则以“以行为主,知行一事”作了新的概括和拓展。在主体修养上,陈淳把主敬仍看作是与致知力行相始终的修养的重要内容。陈淳还对凸现儒学工夫与境界的“下学上达”作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客观地评价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应该肯定其中所具有的合理内容.他较早地对中国资产阶级作出合理划分并揭示其两面性,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思想.对于他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分析和所谓"国民革命的公式"问题,应该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张枣的诗,其开阔的情感空间为最大限度地获得诗情的自由发展提供了颇具生长性的可能,其有效的诗意隐藏也使文本始终处于流动不居的"召唤结构"中,而这一切均有赖于意象活动所带来的弹性与张力。  相似文献   
10.
沈寂长期坚持陈独秀研究,是国内陈独秀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陈独秀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学者之一,《陈独秀传论》是其代表作,承载了他一生执著学术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