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工记》是两千多年前由齐国人编纂的一部手工业科技文献,也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早的有关手工业制造及工艺技术的记述。早在1996年,在齐文化发源地山东淄博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科技典籍国际会议”上,学者们就此书的科学价值发表了多篇论文,形成了《考工记》研究的一个高潮。重温这部我国手工业制造编纂史的奠基之作,对指导科技档案工作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社会学分析:以新疆“民考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族群认同的讨论已成为社会学族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本项研究以新疆地区的一个特殊群体--"民考汉"为例,探讨影响族群性的文化特征与主观认同,并试图对影响"民考汉"族群认同的民族结构和制度安排进行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考工记》凝结着浓浓的科技人文关照情结。概而言之,即和谐是科技之本,实用是科技之经,生活是科技之源,艺术是科技之躯,生命是科技之脉,精确是科技之根,求真是科技之性,尚智是科技之脑等思想,其创新之处正在于他把自然、科学、文化、生命真正有机地贯通了起来,实现了科技生活的人文复归,避免了西方式的"主客二分"模式而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进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徐宝锋 《阅江学刊》2013,(6):119-124
高友工建构出的中国抒情传统理论在整个汉学界都影响深远,他认为,中国文化中最有影响的主脉就是“抒情传统”,而“内化”恰恰是这一“传统”的关键原则。从“内化原则”出发,高友工对整个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情感生发机制做出的阐释,对于主体的认知结构的理解等为后人继承“抒情精神”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略述《周礼》的成书时代与真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礼》一书的成书时代与真伪问题 ,是自汉代以来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经过近现代学者的研究 ,《周礼》为周公所作说和刘歆伪造说 ,已经大体上没有人相信了 ,但还有作于西周、作于春秋、作于战国、作于周秦之际、作于西汉等不同的说法。本文对以上诸说略作综述 ,认为作于战国说较为允当 ,并认为《周礼》原本是未完成的著作。汉人补入《周礼》的《考工记》,亦成书于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6.
在整理《考工记》时间和空间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Dichotomy of Sememe)①,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时间和空间词语的相容、相入和相距关系,提出《考工记》各种时空词语之间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层、多向、往复不断的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考工记》作为先秦时期编写的一部关于机械工艺制作的科技名著,其所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非常丰富、深邃,文章再就其中的"和合"、"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内涵及其所表达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的按语,从其性质上可以分为溯源探流类、解释说明类、评价议论类、存疑待考类、考证辨析类以及综合类,这些按语反映了作者可贵的思想和观念、怀疑和批判精神、谨慎和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重视典章制度和求通识变的理念.此外,马端临对张禹删改<齐论>的认识是有根据的,并非"不见舆薪".  相似文献   
9.
谭耀炬先生的《小学考声韵》校注是研究古代音韵学的一部力作。该书的出版 ,填补了古代音韵学专科目录研究的一项学术空白。本书最大的特点 ,就是穷搜博考 ,析缕治棼。不仅点校准确精善 ,而且考证翔实 ,纠正了不少前贤讹误 ,是目前小学类学术专著中一部有价值的好书。  相似文献   
10.
赵谦著述考     
赵谦一生著述丰富,其著作多涉及文字、音韵,属浙江道学学系,学术影响很大。以前认为赵氏的著作多已散失,只存《六书本义》《声音文字通》《学范》三种,研究发现其存世著作多达七种,其中《考古续集》藏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均不记载。该馆在记录赵氏著作时,混淆了实为一人的赵谦和赵古则。文章对赵氏存的这七种著作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