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63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488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1870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32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strategy performance perspective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framework,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hypotheses specifying how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as a response to environment context factors – competitive intensity, supply uncertainty,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and market turbulence, using a lean and agile strategy may influence firm performance. We test the model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on data collected from a field survey with responses from 152 manufacturing firms representing a variety of industries. Empirical findings generally suppo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abor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using a lean and agile strategy. Also, for firms in industries that face environments characterised by high supply uncertainty and competitive intensity with,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the study finds evidence of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The findings provide an initial strategic response framework for appropriately aligning a lean and agile supply chain strategy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environment context factors to achieve firm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   
2.
单词在英语学习中起着建筑材料的作用。很多人在阅读英美书刊或文章时常常被一些寓意深刻的词汇难住,即使查过字典后往往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文旨在探讨一部分出自文学典故的英语词汇的来龙去脉及其用法,从而使学习者加深印象,记得牢固,用得恰当。除此之外,本文希望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开阔视野,了解英美文化,进而领略英语原文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口语是语言变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口语中的诸多表现手段缺少不了省略词的使用,而省略词的使用恰恰迎合了现代各种语言发展、变化的一个共同趋势,即简化趋势。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现代俄语口语中省略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揭示了其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语义、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英语时,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会给我们的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拟从词汇的文化内涵、历史典故和西方现代历史文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中西文化差异对篇章阅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原小说以先锋姿态与陌生化叙事引人注目,而背后涌动的却是作家获取话语权力的欲望以及为实现欲望而进行的语言实验与狂欢。当这种实验与狂欢模糊了公共权力的视野,失却了对现实境遇的本真显现,成为作家主观欲望的肆意表演,则注定会走向失语与沉寂。  相似文献   
6.
研究英语词汇是研究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拟声词的词汇是通过模拟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声音而构成的。从拟声词的修辞功能和翻译技巧两方面探讨了拟声词在英语语言运用中的功能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转换生成语法中的某些句法理论,对助动词的一些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如助动词作为INFL,空位助动词,助动词作为屈折语的提升,助动词与主语论旨角色的分配,多个助动词在句中出现时的排列顺序等。  相似文献   
8.
Modelling daily multivariate pollutant data at multiple sites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Summary.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spatiotemporal modelling of four pollutants measured daily at eight monitoring sites in London over a 4-year period. Such multiple-pollutant data sets measured over time at multiple sites within a region of interest are typical. Here, the modelling was carried out to provide the exposure for a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health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Alternative objectives include the design problem of the positioning of a new monitoring site, or for regulatory purposes to determine whether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re being met. In general, analyses are hampered by missing data due, for example, to a particular pollutant not being measured at a site, a monitor being inactive by design (e.g. a 6-day monitoring schedule) or because of an unreliable or faulty monitor. Data of this type are modelled here within a dynamic linear modelling framework, in which the dependences across time, space and pollutants are exploited. Throughout the approach is Bayesian, with implementation via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sampling.  相似文献   
9.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计算机英语词汇日益增多。有些新词汇是通过联想,经历语义变化及隐喻修饰后产生的。更多的计算机英语词汇是通过赋新、缩略、合成等方法构成的。对它们构词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找出规律,可便于计算机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词义。  相似文献   
10.
邓亦武 《南都学坛》2002,22(3):32-35
帝制初起时 ,一战方酣 ,西方列强无暇东顾 ,对华政策大多以日本的意志为意志 ,为了争得对袁世凯政府的控制 ,列强争相怂恿袁世凯称帝。当袁世凯称帝之事呼之欲出、反对之声叠起时 ,日本为了乘中国国体变动之机扰乱中国以达其侵略之目的 ,联合西方列强出面干涉 ,劝告袁世凯延缓帝制 ,煽动中国内部叛乱 ,并对袁世凯施加经济压力。以日本为首的列强的出尔反尔是袁世凯政权走向灭亡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