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Dnyna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和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FE-IV)对海南省农村居民1990—2008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及其地区差异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1.海南省农村居民存在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高于海南省城镇居民的水平,但远低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2.海南省不同收入地区的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差别不大,没有出现"居民收入越低,预防性储蓄动机越强"的规律;3.提高人均GDP水平和城镇化率都不能有效降低海南省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技术创新作用的比较静态分析,阐释了集聚影响增长的理论机制,构建了空间经济增长的群峰型周期结构框架,从理论上统一了"倒U形""U形"曲线关系等不一致的研究结论。随后,在利用空间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和空间集中度指数(CR2)定量测度中国25省1990-2013年省域经济空间集聚程度的基础上,借助能同时处理个体效应和内生性问题的面板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时,空间集聚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倒U形"曲线关系;而当创新水平提高和其他控制因素改善时,这一"倒U形"曲线则会向右上位移,不断拓展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在上限,形成一种周期性群峰结构;而实际的经济集聚程度则影响区域增长在上限范围内的具体位置,且达致最高增长水平的最优经济集聚程度与创新水平呈正比,过高或过低的集聚程度都不利于增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