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均》是方以智晚期哲学的代表作,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以象数易学为核心,三教兼容,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二重性。《东西均》哲学有着卓越的理论贡献和严重的思想局限,它对有清一代及近现代学术和学风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贺寿之辞自先秦始,至南宋蔚为大观,但多言富贵荣华,情感苍白。南宋词人方岳因为国为民屡遭构陷,仕途坎坷,他将身世之悲、家国之痛融入到类型多样的寿词创作之中。贺长官词展示了他奇特的艺术构思与创作才能,贺亲友词在真挚祝福中流淌出对现实人生的感悟,那记载生命历程的自寿词背后则是盛年难再、壮志成空的无奈。南山虽好而庙堂难离,种种复杂的情感汇集于他的寿词创作之中,使其作品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江南桐城"方氏三节"于明末清初即享誉诗坛,其中方维仪诗画成就最高,然其婚姻短暂而不幸,归家守志清芬阁。她著作较多,流传极少。诗存百余首,内容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感伤诗,抒发了一个守节殉道者的内心孤苦悲戚之情,揭示了封建社会节妇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和生存困境;二是忧时伤乱之作,反映明季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其诗感情细腻,真挚沉郁。  相似文献   
4.
在摸索如何实现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道路上,现代新儒家前三代学人大多都致意于重建形上学的努力,表现出自觉创构本体论的理论冲动和精神蕲向.作为现代新儒家之重镇,方东美没有如同其他人那样,承接宋明儒学以采取"新心学"或"新理学"的进路,而是归返于先秦原始儒家和原始道家并建立了"含情契理"的生命本体论.通过他探求"太初之指"、索寻宇宙人生之本体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由中入西,最后又援西归中的学思心路;同时,从中也能够见出由提出"生命"这一核心范畴,到依循"体用不二"的传统论证方式阐发其功用,以确证生命的本体论意义和地位,进而展开整个思想体系的逻辑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里坊是古代都城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坊之置始于北魏平城,洛阳、邺京沿置。邺南城400余坊,北宋时已不可名状。稽诸石刻,可考证出东魏北齐邺京28里3坊,里、坊置正,分掌管理和治安。城内置坊,城外置村。里承汉制,坊启隋唐,邺京里坊制度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通典·边防典》“吐火罗”条史料来源进行较详细的注释,并恢复了《西域图记》有关吐火罗国的一条佚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隋书·西域传》与《西域图记》的关系及《通典·边防典》“西戎”门的编纂特点。  相似文献   
7.
方苞以古文名扬天下,世人皆言其不作诗,他自己亦多次提及自儿时即"绝意不为诗"。方苞"绝意不为诗"的根本原因是其父力戒方苞为诗。另外,相较于文而言,方苞诗才确实有限,诗作受到友人批评,他自己也意识到诗歌之难为。但事实上,方苞并非真的与诗歌绝缘,他时常写诗,只是少有留存而已,其从弟方世举的诗集中曾提及方苞作诗,足以明证。他有大量诗序,可见其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8.
海外学者方秀洁的《吴文英与南宋词艺术》一书是吴文英词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也是一部充分显示作者词学研究水平的力作。在此研究中方秀洁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其在对吴文英词"质实"特征的研讨中,作者运用西方语言风格学的理论,从语汇、语法、修辞、用典、结构等方面加以深细的剖析,不但对吴词"质实"风格之体认从含糊不清的感悟落到了具体而微的实处,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整个吴文英词的研究,同时也对大陆学者的词学研究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菊芹 《殷都学刊》2008,29(2):151-156
安阳是殷之都城,至今仍流传着关于殷商的美丽传说。本文从概况、类型、分布、流传等多方面对安阳的殷商传说作个介绍,并试着分析其特点、成因及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0.
清初潘耒以"史才"鹤立于词科。其求学与成才之路固然受到家学传统之影响,但论及师承关系,潘氏乃集众家史学之长于一身。其师如顾炎武、徐枋、戴笠诸辈之治学偏重不同,皆对潘氏影响至深。但由于时代变迁,潘氏所处的社会地位发生剧烈变化,导致其史学精神出现了"变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