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凉山平坝彝族主要指居住在安宁河流域平坝地区、以种植水稻为生、汉化程度较高的那部分彝族。由于与汉族接触较多,他们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受汉文化的影响也较深。本文主要以喜德大石头和冕宁漫水湾平坝彝族的丧葬习俗为调查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揭示所发生的文化变迁及其影响,并认为:平坝彝族葬俗的变迁并不是单一方面所发生的文化变化,体现出的是文化叠合与文化选择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两汉之时,民间习俗深受儒家经学的影响。这也表现在丧葬、祭祀活动和复仇风气方面。当时民间流行的丧葬仪式和随葬器物,人们推出的厚葬或薄葬主张等,大都以经学理论为依据。而盛行一时的复仇之风,更是人们贯彻儒家经义的直接体现。当然,较之早期儒家经典的记载和规定,汉代的一些习俗也发生了某种变异。  相似文献   
3.
唐咏陵诗以抒情主旨而言,有抒发人生虚无感怀者,有议论陵主生前政治活动、评价其政治功过者,亦有以咏陵而刺求仙、戒厚葬者。唐咏陵诗不仅为读者了解秦汉诸帝陵在唐代的保护情况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为今人了解唐代帝王丧葬礼仪,陵园守护、祭拜制度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李雍  徐放鸣 《阅江学刊》2014,(2):137-141
《穆斯林的葬礼》展现了回族在伊斯兰文化、华夏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民族文化人格的演变。以梁亦清为代表的穆斯林传统文化人格,梁君璧、韩子奇为代表的文化混血人格,梁冰玉、韩新月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人格等三种不同文化人格共同展现了回族的心灵史。《穆斯林的葬礼》以书写民族心灵史的方式构建了中国形象,展现了一个古老民族行走在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道路上的艰辛及民族精神,是一部致力于挖掘回族文化心理的史诗性著作,为我们思考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宗族文化是否必然会阻碍公共政策的实施,尤其是阻碍具有强制特征的火化政策的实施?江西安远的调查案例可以对此作出回答.江西安远农村的宗族文化保持相对完整,普遍存在一定的宗族认同和祖先崇拜观念,也有宗族理事会组织.火化政策在当地推行非常成功,而在一些宗族文化更为薄弱的地区,火化政策却举步维艰.这种对比挑战了宗族文化会阻碍火化政策实施的预设.究其原因,安远的客家二次葬习俗缓和了火化政策的心理冲击,而传统丧葬的“不卫生”、仪式繁琐弊端早就让农民生厌.丧葬仪式早就发生了名实分离,农民早就想摆脱它,火化政策的实施正好成为他们可以借助的外力.丧葬仪式的改革一旦被启动,就会不断嵌入市场经济的逻辑之中,从而越来越丧失公共性,村庄熟人社会也因此越来越丧失价值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农村殡葬改革中存在着铺张浪费、"以罚代葬"、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各级政府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加大殡葬改革的资金投入,克服困难,完善新农村殡葬改革。  相似文献   
7.
清代满蒙联姻政策的实施,使清代公主大量下嫁外藩蒙古地区(现在东北),而这些公主死后又大多葬在藩地,因而东北地区有大量公主陵存在。近年来考古发掘几座公主陵墓,为我们研究清代下嫁外藩公主丧葬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文以这些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还原清下嫁外藩公主葬所、陵园、祭祀、停灵、葬法与葬具、葬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域民族丧葬习俗的演变及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根据考古资料及历史文献,探讨西域古代民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的萨满教、祆教、佛教等不同时期,其丧葬习俗中对火、太阳、天、东方等崇拜,以及灵魂不死的观念,都反映了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对它所反映的文化背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pilot study examining funeral welfare for citizens from low income backgrounds. Through a review of funeral welfare provision in 12 capitalist democratic countries it seeks to inform the current system of state support in Britain, arguing that insufficient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funeral costs as a policy issue. Mindful of the British welfare state's original ‘cradle to grave’ ethos, such attention is ever more pressing in light of rising funeral costs, an ageing population and projected increases in the death rate. Arguing that funeral costs are an issue of income support, the article draws on Esping‐Andersen's threefold welfare‐regime typology to situate the British system withi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uneral welfare that identifie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oth within and between the three welfare‐regime types. On the basis of an empirical example, the article further argues that systems of funeral welfare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politics and local practic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British system is hampered by a discourse of welfare dependency rather than entitlement, which stigmatises those who need support with funeral costs at a time when they are under pressure to ensure that the deceased person receives a ‘dignified’ send‐off.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陵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上重要的支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秦始皇陵的修建是借鉴了战国诸王陵的布局和设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