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36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要牢牢把握“三个代表”这条主线,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个精髓,要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推进普通女子高等教育,加快中华女子学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家奥斯汀在他的言语行为理论中把施为句分成三种: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我们借用奥斯汀的以言指事之称,认为语言中的禁忌语也是“言有所指”,指代的是客观世界中人们所避讳的事物和理念,因此被禁忌。禁忌语的“言有所指”大致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称语类、专有名词指称语类、普通名词指称语类三个类别。人们之所以禁忌这些言语,是混淆了“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由来已久。本文拟从语用学的新视角,以奥斯丁-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结合具体语境,着重探讨无意和有意两种话语歧义并提出相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广告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语篇的研究也逐步引起了语言学家和相关学者的关注。其研究涉及语言学、社会学、翻译学、修辞学等多个学科。然而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广告语篇连贯性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出发阐释广告语篇的连贯。  相似文献   
5.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问世,是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必然,它解决了新文学诞生以来长期困扰文坛的作家自身的立场态度、情感体验、美感情趣与其表现对象和服务对象之间的矛盾,它导致解放区的文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由此而产生的权威话语和创作模式对此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无法回避的重大影响。同时,对《讲话》的研究,也是关乎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发展历程、发展规律的探索,它兼容诸多的矛盾、张力、悖论乃至魅力。  相似文献   
6.
四川北部方言中存在大量的词语兼类现象,本文讨论的是一词兼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中的两类或三类。  相似文献   
7.
公益广告传播带来的社会效益使得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青睐。文章以Austin和Searle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外公益广告实例,从言语行为理论几个重要概念入手分析和探讨公益广告语的“以言行事”传播功能,揭示公益广告语言在广告传播效果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析毛泽东社会主义目标模式的乌托邦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社会主义目标模式中的乌托邦情结是导致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源头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目标模式中的乌托邦情结的历史演变以及形成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的分析 ,总结其经验教训 ,以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 ,按照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以科学的精神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9.
综论仿拟辞格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20世纪中仿拟辞格由‘‘称说各异”到确认定名的过程,论述了修辞学界有关仿拟辞格与相近辞格及非辞格之间辨析的种种情况,并提出了关于辞格界定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0.
Recent research on peer interaction shows that complex, coordinated play emerges around 24 months.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others' intentions has been proposed as a reason for its emergence at this juncture.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ntional structure of human action in children aged 19 to 39 months by eliciting verbal explanations of observed ac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more elaborated understanding of intention would be related to more partner-sensitive behaviors during interactions with familiar, same-age peers at home. We found that level of intention understanding predicted types of overtures made, types of objects offered, monitoring partner responses, partner compliance, and types of speech acts addressed to partners.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ntion understanding to interactive competence, the role of linguistic competence in conceptual development, the effects of context on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acts and developing theory of mi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