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144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法问题一直是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广泛关注且颇有争议的话题。论述了英语写作教学中反馈及其作用,以及有关语法改错的讨论,并提出了有效反馈的具体方法及语法在写作教学中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我们认为 ,“得”字句的语义、结构中心在“得”后成分上 ,所以“把墙刷得白”不能说 ,是因为“把”字句表示一种处置 ,其后的谓语必然蕴含着实现这一时体意义 ,而作为有“把”的“得”字句中心的“白”是单个性质形容词 ,本身不包含实现这一时体特征 ;我们对范晓先生《复动“V得”句》一文中的用三个平面观点解释一种“得”字句提出一点疑问 ;对张豫峰以博士论文为基础发表的两篇论文中的观点和学风问题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3.
运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点和方法,主要探讨了语篇功能赖以实现的主位系统,分析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程序在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中的作用、所具有的文体功能以及主位的选择和使用表达说话者的不同目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转喻机制具有普遍性,也存在于翻译过程中。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翻译转喻现象进行了基本的分类,并从范畴化和认知语法角度分别对存在于词汇和句子层面的翻译转喻现象进行了分析。翻译转喻涉及音、形、意三个方面,研究发现:1)其主要实现途径包括整体代部分、部分代整体以及部分代部分;2)翻译转喻依托范畴化结构,尤其是当两种文化存在通用图式的情况下,翻译转喻就是对原语范畴之外其他级别范畴或同一级别其他范畴成员的凸显及在译语中的映射;3)增译、减译、转换等技巧是翻译转喻思维的具体方法论,其使用会导致译语概念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研究成果对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角色参照语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功能语法。论文尝试评述其主要的语法分析框架,并以英语和汉语为例探究其对不同语言的解释能力。角色参照语法成功地将语篇、语用因素融入到句法结构的分析之中,因此,它不仅能够较好地解释英语等形合语言的结构特征,也适用于具有意合特征的汉语等语言的结构分析。角色参照语法比传统的形式语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英汉中动结构的特征是通常缺少具体的时间指称,施事在句法上通常为隐含形式,代之的是受事主语。英语中动结构的基本形式是NP+V+Adv,而汉语中动结构的基本形式是NP+V+qilai+Adj,但是两者的核心语义都是表达状态意义而非动作意义。由于Goldberg构式语法过分强调构式义的独立性,而忽略句子组成部分对句义的贡献,对英汉中动结构语义特征的解释难以让人满意;从认知语法的识解理论出发,对英汉中动结构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等级大纲>和<词汇等级大纲>为讨论对象,统计并分析了两个大纲在词缀处理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名称、收录和标注、排列次序等.结合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理论,文章认为可以通过词缀特别是类词缀强大的类推功能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为覆盖前期上古汉语Pre—archaic Chinese(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与早期上古汉语Early—archaic Chinese(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历时性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揭示早期上古时代所出现的“者”之功用。研究表明,“者”的功能与前期上古所出现的“之”的功能间存在着“平行对应”关系,我们将此关系定义为“平行法”机制,此机制从属于“类比”。存在于“之”与“者”之间的“平行法”机制可能促使了“者”的功能的涌现。  相似文献   
9.
虚词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从语法学的角度对汉语虚词作研究是自《马氏文通》开始的。虚字学说作为《马氏文通》语法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其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见识,对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对《马氏文通》的研究,虚字方面比较薄弱,因而对它的评价往往失之偏颇,只有全面认识理解《马氏文通》,才能对它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从语法分析入手,讨论了《荀子》中的一些被前人误解了的语句的训诂问题,共十一条。所涉及的语法分析角度有:句子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句式变换,承前省略了的主语的认定,代词的指代对象的确认,以及虚词用法分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