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对近五十年来学术界关于韩非念伦理思想研究成果的综述。学者们对韩非伦理思想的认识存在很大分岐。在人性论上有人性恶、人性自私、人性自然三种观点,在道德观上有非道德主义、道德无用论、后天道德论三种看法,在德法关系上有以法代德、法主德辅、德治一致三种认识。另外,还介绍了学者们对韩非公私观、仁义观的研究观点。  相似文献   
2.
法家把法律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钳制、控制人们的思想,使“其言谈者必思轨于法”,“事断于法”。法家认识到必须把法律布于百姓并使明白易知,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这是法家法律思想中的积极成果;但它夸大法律作用,妄图把人们纷纭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思想统一到法律上去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甄自恒 《学术交流》2006,(10):27-30
社会秩序的重构问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突出性时代问题。在如何重构社会秩序的问题上,存在着柔性重构和强力重构的对峙和冲突。韩非以性恶论为基础,对耕战与赏罚的强力手段提出了不同于墨家的见解,将耕战提高到法的首要高度,极为重视法的实现手段———赏罚。法家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耕战与赏罚作为法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手段,成为社会秩序强力重构的方式,应当说是更为可行的。现在看来,社会秩序和人心秩序的问题仍是我们时代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韩非子的问题意识的现实旨趣或许能给予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作为对一种传统理论的诠释学解读的尝试,力图为韩非子思想学说的研究乃至为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寻求一种新的建构范式。  相似文献   
4.
韩非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对于儒家学派多有责难和排斥。但是儒家思想与孔子思想并不完全是等同的,韩非对于孔子的思想并不是一味地批判。《韩非子》55篇当中记载有大量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材料,基于这些材料的剖析,从而试着探讨韩非对于孔子思想的舍取。与此同时,进而对韩非思想给予一个中肯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中反义词不仅数量丰富,多达500余组,而且在类型、对应关系和分布上也显示出独有的特征。其语法类型特征主要是语法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分布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三种词类上,以形容词为多,且有许多词语兼属不同的语法类型;其词义类型特征主要是词义涉及范围比较广,有时间、空间、名物、行为动作以及性质状态等多种关系的对立。对应关系的总体特征是不平衡,表现为音节对应上和数量对应上的不平衡,即除单音词与单音词相对、复音词与复音词相对外,还有单音词与复音词相对形成反义词的现象;除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外,还有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存在。分布上的特征主要是分布较为集中,大量的反义词连用和对用,以及在全书范围内散用反义词。  相似文献   
6.
《韩非子》是一部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法家集大成著作。它集中反映了韩非的“尊君”思想,并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它充分体现了韩非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以“法”、“术”、“势”为手段给君王独尊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它本质上是一种“帝王”学说.作为一种帝王统治手段的依据,它对后世中国社会的影响,客观上弊远大于利。  相似文献   
7.
陈冬 《兰州学刊》2009,(1):89-91
儒家学说以家庭伦理本位出发,建立起其独特的“忠孝”统一观;韩非从法家立场出发,致力于打破儒家学说,建立法家思想系统。文章主要探讨韩非如何从两大方面破儒之“忠孝”观而维护“君”与“法”的绝对性。文章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韩非从“利”的现实角度来揭破儒家父子、君臣之延续性;第二部分则分三点探讨韩非对儒家“忠孝”观之乱“法”性质的揭露。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代比喻理论和篇章语言学理论,《韩非子》比喻类型可从句法和篇章两个层面进行归纳.在句法层面,句子被看作最高结构单位,根据本体、喻体、喻词的关系,《韩非子》句式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引喻四种基本类型,每种基本类型又有许多变式;在篇章层面,以包含一个话题的比喻篇章作为基本单位,其类型划分主要依据一个基本比喻篇章中喻体的组篇方式,《韩非子》篇章比喻可划分为单项式、平行式、延伸式、对立式、递增式、寓言式和引用式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韩非子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异同,在二者之比较中阐释了韩非子的教育理念及其特点,指出了其卓异之处与时代局限以及留给今人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在《韩非子》所处的战国末期,否定副词之间的分工虽基本明确,但其严格性较之以前已明显减弱,相同用法的同一类否定副词之间的分布对立现象也已不明显,无论是表示一般否定的、表示禁戒性的,还是表示否定判断的、表示未然的,否定副词都有统一为“不”的倾向。在这一时期,词汇更加规范和稳定,也因此形成了很多能够延用下来的习惯用语和格式。同时,战国末期的口语中已有判断词“是”和“非”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