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胡文化“汉化”看生态环境的迁移对文化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文化特质的形成 ,除受政治经济影响外 ,还受特定生态环境的制约。胡汉两大文化体系的差异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同生态环境作用的结果。与此相应 ,文化的发展一旦脱离了与自身相适应的环境 ,就势必要出现势能上的劣势 ,并逐渐与异地文化相溶  相似文献   
2.
浅析青海汉族的神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灵崇拜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存在于今天,反映了一种共同的民族心理。在青海东部汉族集居的地区,崇拜神灵这一精神民俗渗透到生产、生活、娱乐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存。青海汉族神灵崇拜虽源于中原文化,但也受地方原始宗教的影响,虽无完整意义上的教义与宗教组织,但神灵崇拜体系比较庞杂,一些祭神活动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就决定了青海汉族神灵崇拜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而神灵崇拜与当地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The Second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UNIDO held in Lima in 1975 declared that the shar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otal world industrial production should reach 25% by the year 2000. The model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is target is consistent with other more generally accepted goals of development and is feasible within the area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possibilities.The model is a dynamic, multisectoral,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It focuses on the impacts and mutual consistency of targets of growth, reg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industrialization, consumption levels, and trade. In the empirical application three periods, three regions, and nine sector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to produce intersectorally, interregionally, and intertemporally consistent accounts for the main variables. Since the study is concerned with the maximum possible growth of industrial output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 linear programming approach has been used.The report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After an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section describe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e third section contain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data basis and of the assumptions made to stimulate the model.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model are discussed in the fourth section, an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given in the fifth.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界文艺复兴研究的中心发生了由欧洲至美国的“跨大西洋洲际转移”,汉斯·巴龙、菲利克斯·吉尔伯特和保罗·克里斯特勒三位德裔犹太学者在此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三位学者的学术背景和治学路径既有共性又存殊异,他们凭借各自在文艺复兴研究领域的标志性贡献,共同谱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美利坚制造”的浩荡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5.
古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汉语诗,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全面影响,其诗歌文本无论内容抑或形式都显示着汉化特征;同时,又因为本民族诸文化基因的存在,表现于作品的民族意识和精神风貌,与汉族作家相比难免出现的差异。重新审视和评价少数民族作家汉语诗的非汉化痕迹,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以及封建剥削关系等几个方面就汉族移民进入蒙古地区后,对蒙古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两汉士人阅读屈原的价值取向探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西汉而至东汉 ,士人对“不遇”问题有一个由感伤而走向思考的情感历程 ,而他们对屈原的阅读评价也有一个从感性向理性的提升。在“不遇”问题中 ,屈原的遭遇常常是他们动情的触媒 ,思考的参照 ,屈原的作品由此而引起他们特别深切的关注 ,而这样一种关切的感情也影响着他们对屈原的阅读和理解。于是 ,在他们的情感活动中 ,阅读屈原与思考自身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激发 ,促动着情感活动的深入 ,他们在阅读屈原时的价值取向就随同对“不遇”问题的认识而发生变化。随着大一统政权的持续 ,随着儒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的强盛 ,士人在“不遇”问题上的激愤情绪渐渐转向出路的探求而趋向平静 ,他们并不能逾越忠君的道德域限 ,遂汲取儒学尊道自贵的人格力量 ,将退避自守的无奈转化为持文娱道的自觉 ,而提倡以明哲的平静来面对命运的坎坷。这样 ,他们的阅读屈原也就从最初的同情与共鸣而转向理性的阐释 ,将个人情感的会悟纳入儒学的伦理规范 ,由士不遇的命运感伤而转变为忠君眷国的道德表彰 ,屈原形象中的个人愤世之情被弱化 ,而忠君眷国的道德意义被张大宣扬 ,并从此而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人对屈原的阅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汉匈关系从演变具有的复杂性和反复性中,反映出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多样性。从汉匈关系的发展可以看出,民族关系除了民族上层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包括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和接触,而且后者是一种更为深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汉藏边界地区乐都县中坝藏族乡为个案,对当地汉族民间信仰中的主要神衹及其相关仪式进行了初步调查,期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张淑利 《阴山学刊》2006,19(4):22-26
"禁留地"是清初沿晋、陕边墙以北划出的一块东起山西偏关关河口,西迄宁夏宁城口的长条形禁地.清以来对该地的开垦促使鄂尔多斯地区形成了蒙汉杂居的局面,客观上促进了蒙汉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同时因蒙民失地而汉民得地,引起了蒙汉纠纷和民族矛盾,特别是蒙汉间的争地矛盾时有发生;此外,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垦种植加快了鄂尔多斯地区沙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