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对海勒遗作《老年艺术家画像》的综合探讨。文章首先考究了小说主人公,老年作家波特视工作和爱情为人生最大乐趣的人生观,继而审视了波特关于文学家、文学生涯、文学创作的思考,然后探索了作家通过天界人间立体交叉的婚姻状况描写而形成的多层面、多视角的婚姻困境展示。文章最后强调该作具有圆熟、广袤、含蓄和隽永的特点,其意义和价值有待于读者的细心体味和时间的长期验证。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examines consequences for child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of the prevailing institutional order and ideolog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ncludes that chil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s severely obstructed because of socially structured violence which permeates our way of life. The paper ends with comments on prospects for social transformation which seems necessary to assure the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of every child.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从历史生产过程、资本批判的视角把需要界定为人"正常"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象化实践活动的需要和社会关系的需要,是价值范畴、实践范畴和关系范畴的统一。赫勒在其《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一书中将马克思的需要范畴主要作为价值范畴来理解,在需要的内涵、需要的分类及需要的意义中都包含着价值判断与价值倾向。这是因为赫勒的人道主义追求使她过于注重价值判断,而忽视了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分析,这也使她陷入了乌托邦。  相似文献   
4.
正义问题一直处于西方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以及伦理哲学研究的显要地位。赫勒认为,以往的正义观主张的是静态的正义,造成了正义的伦理维度和社会政治维度的分裂。在赫勒看来,正义的最终目的是要超越正义,回归多元的善良生活。  相似文献   
5.
作为约瑟夫·海勒黑色幽默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曾经在20世纪60-70年代风行美国。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海勒使用怪异、夸张、超现实等创作手法,体现出社会的混乱以及人们对战争的恐惧。文章从主题思想、叙事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四个方面探讨其对传统文学艺术的颠覆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黑色幽默文学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风行于美国文坛的一个文学流派。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其鲜明的特点、泼辣的语言和淋漓尽致的嘲讽堪称是"黑色幽默"的经典性作品。在海勒的这部作品中,世界的荒诞集中体现在社会存在与个体存在的矛盾之中。本文试图通过对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进行分析来展现黑色幽默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像戈尔德一样好》通过描绘布鲁斯.戈尔德追求个人政治生涯机会的经历及犹太移民在当代美国的现实生活和困境,将锐利的批判锋芒直指当代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多个方面,令人信服且发人深思地揭示了当代美国的政治腐败、道德误区和文化痼疾。  相似文献   
8.
杜红艳 《求是学刊》2012,39(3):18-22
赫勒与马尔库什的文化现代性批判理论都将文化概念与现代性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都指出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悖论性存在.然而,在基于文化悖论的现代性危机究竟是什么,如何对待现代性文化悖论上,赫勒与马尔库什却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马尔库什认为,现代性同一性规则消除文化悖论的企图正是现代性危机之所在,赫勒却认为,要克服现代性的危机就应该取缔文化悖论.二人对克服现代性文化危机的不同努力反映了布达佩斯学派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9.
赫勒的个体解放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勒在对马克思阶级解放理论进行批判研究的同时,系统地论证了个体解放的合法性、可能性与实现途径。赫勒的个体解放理论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该理论并未诉诸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而是致力于日常生活的微观革命,强调个体解放是人类解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海勒在小说《这幅画》(Picture This)中,以拼贴画的手法展现纷乱的历史事件,旨在构建他的历史观:历史不是辩证发展的统一体,历史是重复的;“历史是胡言乱语”。这种历史观与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现代派理论家的思想相契合,意在向传统的辩证历史观发出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