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与黑》爱情描写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 ,通过主人公于连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描写 ,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王政复辟时期整整一代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憧憬、追求、奋斗、苦闷 ,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法国的整个社会风貌 ,也揭露和鞭挞了查理十世的黑暗统治。《红与黑》不愧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力作  相似文献   
2.
作为“浪漫主义旗手”的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集中阐述了他的美学观。即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强调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学上不同于古典主义戏剧之处和取得的关学成就,就在于莎剧中成功地运用了戏剧行动并使观众获得了完美假象。  相似文献   
3.
列斐伏尔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谓“后马克思哲学思潮”的不自觉推动者:他首先赋予马克思哲学一种“诗性实践的本体论”视域,从而架空了物质生产实践概念;其次,他试图瓦解马克思“物质生产第一性”的基本叙事逻辑,提出“消费引导型科层制社会”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概念;在其晚年,他把社会历史辩证法改造成所谓“空间化本体论”,这实际上是把历史辩证法“空间化”的“后现代转向”。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守着马克思的政治信仰与哲学理论基本底线。  相似文献   
4.
受个体审美心理机制的制约,司汤达侧重剖析人物内心的隐秘,创作显内倾性;巴尔扎克着重揭示并鞭挞社会弊端,创作呈外倾性,两者从不同角度丰富并完善了批判现实主义创作.  相似文献   
5.
列斐伏尔在《辩证唯物主义》一书中以异化为显性逻辑,展开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在这一显性逻辑的背后存在着一条隐性逻辑,即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出场。在该书中列氏对人类产生过程的理解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并把这一抽象作为异化的根源,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将之泛化,最后用“总体人”的假设完成了日常生活批评的出场。  相似文献   
6.
谭桂林 《东方论坛》2009,(4):25-30,38
池田大作从雨果那里感受到了“民众的真正力量”和对人性与灵魂的追求;在柏格森那里主要吸取了两个重要的元素:一个是世界的存在本质是“生命冲动”,一个是生命的冲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能量;在大仲马那里池田大作感受到的是“故事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ABSTRACT

This essay offer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work of Henri Lefebvre and C.L.R. James, both key contributors to the emergence of a humanist form of Marx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both writers, I show, developed a mode of critique which emphasised capitalism’s dehumanizing social effects, and which rejected a merely instrumental or utilitarian political response. Consequently, both writers placed critical emphasis on those longings and demands made evident in the insurgent politics of everyday life and popular culture; in what both conceptualised as a search for ‘happines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arison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makes evident the extent of the divisive intellectual legacies of empire within European Marxism. Lefebvre’s work bears in itself the marks of a racialised understanding of human relations; the ’human’ of which he speaks is limited in ways that James challenged consistently.  相似文献   
8.
圣西门论法国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西门的法国革命论认为,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尤其是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实业力量的成长与封建神学体系矛盾发展的结果,因而是合乎历史规律的、必然的。但是,由于作为"中间阶级"的法学家和形而上学家操纵和指挥革命,这场革命成了"资产阶级"的而非"实业家"的革命。从而背离了法国革命的宗旨,使革命逸出了常轨,因而法国革命的实际成果非常有限。尽管如此,法国革命开创了一个普遍革命的新时代,从而为实业社会开辟了道路。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实业家应该不失时机地占领政治舞台,通过与王权的结盟和平地进行社会改造,以建立实业社会,这既是法国革命合乎逻辑的解决,也是它的归宿。  相似文献   
9.
依据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总结出各自管理理论的精神实质。根据现代管理环境对管理的要求 ,分析评价了这些精神实质对现代管理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指出“回到泰罗去”,“重新认识法约尔”,“韦伯热”等“古典热”现象的本质是将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管理理论的精神实质扬弃地应用于现代管理中  相似文献   
10.
亨利·米修与西方文化传统格格不入,在精神探索中与中国智慧携手,将他所接触的中国人和中国风物置于情感的、心理的、文化的、哲学的多种层面上,以西方作为参照,在他的眼里,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都表现为一种智慧。中国绘画与诗,与书法同道、同源,密不可分,这三者之间内在的和谐关系,归根结底就是与宇宙、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重表现而非再现,重神似会意而非描形摹状。中国戏曲的虚化对米修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诗人趋虚向道,走进道家智慧。道家思想使诗人获得一种新的关照、新的眼光、新的语言。道家思想给予了他某种务虚智慧,使他的诗歌创作悖逆西方传统,展现出一种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