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乌泥湖年谱》中,作者展现了同一时空下的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主要以紧张的政治生活为背景,表现了以丁子恒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强大政治压力下理想的失落、精神的炼狱和人格的异化,着力于心理描写,带有浓重悲剧色彩;另一个世界以轻松的日常生活为背景,表现了温情的家庭生活中家庭主妇的鲜活个性和儿童的天真、可爱,着力于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带有喜剧成分。悲和喜的交融突破了以往此类题材以政治批判、血泪控诉为主题的常见偏颇。  相似文献   
2.
鲍廷博与吴骞是清代旅居浙江的徽州藏书家,他们居住的地方即现在的嘉兴地区。二人因共同的藏书爱好而结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收藏书籍过程中的诗文互动、校勘题跋等活动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此同时,在他们的交往活动中,不少江浙文化名人也参与其中,共同的书籍收藏喜好繁荣了当地的文化,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扩展了徽州文化的影响。而《吴骞日记》更是记载了不少关于鲍廷博的生平活动,尤其是对两人以藏书活动为中心的往来有很多详细描述,这对补遗《鲍廷博年谱》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也为从另外一个方面了解鲍廷博的人生轨迹提供了视角。毫无疑问,鲍廷博与吴骞的这些藏书文化活动让寓居地人民对旅外徽州人的评价也产生正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他们的交往,对后世学者了解当时旅居浙江的徽州人融入当地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记述了五世达赖喇嘛于1663年-1682年在藏区的主要活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和史传文学家 ,他的不朽巨著《史记》被鲁迅先生推崇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创造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5.
陈植锷先生遗著《石介事迹著作编年》对石介一生求学、仕宦经历、学术交游活动以及诗词文章的写作时间做了详尽挖掘研究,对石介生活时代的政治背景、学术界人物活动皆有阐发。但书中对石介部分作品如《麦熟有感》诗、《代郓州通判李屯田荐士建中表》、《上范思远书》、《上徐州张刑部书》、《上徐州扈谏议书》的写作时间的判定不尽准确,需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6.
主要依据缅甸<琉璃宫史>,参照南传<大般涅槃经>以及北传经典,对佛陀舍利的来龙去脉以及佛舍利在不同文献中的记载数量进行考察,并对缅甸国王阿奴律陀迎请妙香国和斯里兰卡佛牙的事迹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广泛搜集到的新史料,认真考索了《李四光年谱》中出现的时间误差,确认20世纪20年代李四光应聘去北京大学任教的确切年分以及他出任国立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副馆长的时间及始末,探究了其中的文化历史内涵,纠正了书中的误差和疏漏,为李四光研究增补了有价值的学术史料。  相似文献   
8.
清代姚远翿所编《华岳志》是以陕西华山为中心的山志,其中著录了历朝历代与华山相关的诗歌。这些诗歌对于完善断代文学总集的编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该书著录诗歌也存在不少错误,尤其在误标作品题目、误标作者姓名和误标作者朝代三个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上述情况便是《华岳志》著录诗歌的得失。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年谱新编》是一部非常富有学术与文献价值的著作,颇得学术界的好评。但细读全书,仍发现些许问题与史实不符,如魏源是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林昌彝为林则徐的同乡后辈,以及孙毓是林则徐的同年友等,均不能成立。考察相关史料,魏源是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林昌彝为林则徐的族弟,孙毓与林则徐根本不是同年友。这些问题尽管是白璧微瑕,但也有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儒臣,除一生致力于政治外,于传统学术亦用功较深,著有《穆堂初稿》、《穆堂别稿》、《陆子学谱》、《陆子年谱》、《朱子晚年全论》、《朱子不惑录》、《阳明学录》等书,学术事功双峰并峙。尤其是在陆王学术方面,颇有见地。钱穆先生曾评价李绂说“以有清一代陆王学者第一重镇推之,当无愧也”。为陆王学术争正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