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07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在高丽时期极为兴盛,对李奎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佛教禅宗。在李奎报的散文中,蕴涵着丰富的禅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1)一些作品直接阐述禅理、禅意;(2)一些作品间接地表露出禅意、禅境;(3)在艺术手法方面,比喻和典故的大量运用,体现出李奎报对禅学思想的接受。  相似文献   
2.
山谷诗内诠     
黄庭坚深受禅宗影响 ,其作品往往有较浓的禅味 ,或者喜欢在作品中使用禅宗或佛教典故 ,加上其用典灵活隐晦 ,往往让人难以得其真意。如果典故本意未明 ,就不能准确地理解黄庭坚的作品。古代注家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但错漏之处也在所难免 ,文章以具体例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张孝祥的思想颇多禅宗随缘妙悟的成分。其禅学思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宋代浓厚的的禅学氛围和禅宗学说;二是张孝祥家族笃信佛教的传统。张孝祥与禅宗的重要宗派临济宗的高僧多有交往,并崇信高僧大慧宗杲的学说。而其家族对佛教有虔诚的信仰,张孝祥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禅宗与庭园——对日本枯山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的基本义理在于“心”和“顿悟”:“心”为禅宗哲学的义理的基托,其实就是强调主观性体验,而“顿悟”就是主观性体验发生突变的主要手段。在对日本枯山水的分析中,着重研究了枯山水中存在的两种基本的意境美:凝固美和枯淡美。凝固美就是研究在日本的枯山水中所展现的沧桑之美,枯淡美就是研究在日本的枯山水中所展现的悲怆之美。在论述枯山水两种意境美时,把禅宗的义理作为论点贯穿于整个文章论证之中。  相似文献   
5.
论大慧宗杲批评默照禅的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临济禅师大慧宗杲曾经猛烈批评当时的“默照禅”,研究者多认为是针对曹洞宗的真歇清了、宏智正觉及其默照禅,笔者考察这是误解。从禅法的角度,宗杲所批的默照禅与真歇、宏智的默照禅根本不同;从宗杲与真歇、宏智彼此关系的角度,宗杲对二人的评价很高,并称赞了他们的悟境和禅法。在宗杲看来,其所批评的是类于“二乘”的“禅病”。对该“病”不仅宗杲给与了批评,真歇清了、宏智正觉也作过批评。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游历佛寺,广结佛缘,与宗密禅师瓜葛颇深,明显受到了主张“直指知见”的荷泽宗禅思想的影响。文人对宗教思想的诠释是自由的。温庭筠还广泛接受了《庄子》、《涅槃经》和洪州宗的影响,旗帜鲜明地反对坐禅,重视直心自得的体证,认为人在世俗生活中就可能得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使他的禅思想向“自然适意”的方向发展。但是,温庭筠执著于“诸行无常”的“生灭法”,始终无法臻于“寂灭为乐”的禅理的终极境界。  相似文献   
7.
为了让人认识到对"自性"的发现就是存在的本质发现,禅宗用了种种说教方法,让人相信这个本质,以破除心灵的遮蔽.禅宗将直说、直显、机锋等说明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种种语言修辞形式,都在于开启自性或本质.其中"机锋"是解剖心灵症结的手术刀,"公案"是启人开悟的好教材,棒、喝、动作、形象等具体方法更以"别传"的形式打开了通向本质认识的方便门.从现代哲学的眼光看来,禅门的一切手段都在于消解主体的习惯性思维,消解语言的障碍,以期来到心灵自在状态而让"本质"自动呈现,在生存现实中直接实现真相观照.  相似文献   
8.
儒家以"仁"为核心,"进"、"止"相生,其所蕴涵的是一份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闲;道家以"道"为本,求"逍遥游"之乐,在观照自然中拾得一份难得的恬静与从容;禅宗看"空"万物,随缘人生,于平淡随意的生活中收获一份任性自由的闲适之美.  相似文献   
9.
疑问代词除了表示询问、任指和虚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法,即用在反问句中表示否定。文章以"怎么"为例,根据其出现的语言环境,分类考察了"怎么+AD+VP"用于表示否定出现的句法环境、语义以及功能,并从反问句的句法机制和主观性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其表示否定意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茶禅论     
禅,是中国禅宗的一种思维方法;茶禅,乃是以茶参禅的一种人文境界,一种艺术境界。茶禅联姻,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关于“茶禅一味”的总体研究,应该是中国茶文化研究和佛教文化研究共同关注的重大命题,然而至今尚无甚创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