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6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东棋盘上的伊拉克战略地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政治是一种战略地理学,属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一个理论支派。布什上台后,美国对外政策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美国避开联合国、北约甚至欧洲盟友对伊动武有经济、政治、丈化、价值观等许多深层原因,但用地缘政治理论更能清楚地了解布什中东政策的本质。通过考察伊拉克的战略地位及其在中东棋盘中的作用,有助于研究美伊战争后中东格局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争为公众参与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提供了机会,参与群体前所未有地扩大,参与途径全面拓展,不同意见的表达开始涌现,公众主动对外交建言献策,开始有意施加民意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公众意见开始成为外交部门对外传播国家主张的背景支撑和参考因素。公众因素开始成为中国制定中东外交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之一,但其影响力有限,更多是参考和制约作用,其影响正处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3.
伊战前中伊两国间保持着长期的友好交往。伊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倡导的伊拉克重建,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及俄国、阿拉伯国家合作,与伊拉克新政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国公司也积极参与了伊拉克的经济重建。与战前相比,中伊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即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能源合作的地位上升,中国从贸易顺差变为逆差,而中国公司的投资从一般制造业和建筑承包转向能源和高层次的制造业。中国对伊拉克新政权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合作对于伊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保证了中国在伊的权益,在2014年6月以来伊拉克的动荡中,中国和伊拉克共同努力妥善保障了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Robert Smith 《Globalizations》2018,15(7):1045-1057
ABSTRACT

The Kurdistan Regional Government emerges out of the chaos of post-Saddam Iraq as a rare positive, providing both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the outward display masks a more complex domestic settlement where the trappings of the free market coexist with political parties who are significant economic actors. How can this model of development in Iraqi Kurdistan be explained? Turning to the writings of political economist Karl Polanyi, does his thinking on relations between society and economy offer a way to unpack the development? And what does this analysis tell us of prospects for Iraqi Kurdistan?  相似文献   
5.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Kirkuk conflict through the Turkmens’ newspaper Alqal'a. Using agenda-setting and framing/priming for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nd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as a method, two macro-themes, related to the conflict, are found to be fundamental therein. These two main themes are: (1) exclusion and (2) self-confirmation. The two macro-themes overarch several micro- or sub-themes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y are set to inform the readers about what to think and how to think about the conflict. While ‘exclusion’ constitutes the cause, ‘self-confirmation’ is the latter's effect.  相似文献   
6.
美国于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政治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中东国家或政权的政治结构和政治力量对比因此出现了重大变化。其中,尤以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变化最为显著,它们按照政党制、议会制、选举制的模式各自进行了政治制度变革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尚不成熟。从西方引进的民主制度无疑改变了这些国家或政权的政治生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是治本良药,中东地区的问题需依靠地区自身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将使阿伯世界进一步分裂与重组。战后,美国虽主导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美并未改变其袒以压巴政策,以也未改变其对巴的强硬政策,因此,和平路线图计划将面临重重困难,中东地区很可能继续处于动荡之中,中东和平仍将路漫漫。  相似文献   
8.
2003年美国入侵以来,伊拉克的形势可以概括为四化,即越南化:美国陷入在第三世界长期战争的泥沼;黎巴嫩化:统一主权国家走向解体;波黑化:大规模的种族清洗;阿富汗化:成为伊斯兰国际极端力量反美的重要基地。四化反映了美国对第三世界外交的连续性以及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9.
韩志斌  李铁 《阿拉伯世界》2004,(5):22-24,33
6月28日,美英联军当局提前向伊临时政府移交权力,标志着伊拉克历时14个月的被占领状态在法律意义上正式结束,为实现“伊人治伊”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临时政府将会遇到重重阻力和挑战,交权后,美对伊的控制地位不变,因此,未来的伊政治格局仍是美为幕后导演,登台主演的是伊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10.
从美伊战争透析俄对伊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以“务实”为基本精神,以俄罗斯实际为出发点,对各种思想兼收并蓄。其特点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内部目标高于外部目标。俄在伊拉克战争中经受了考验,正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做出相应的选择,以确保自身利益少受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