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楠本认为鲁迅在《复仇(其二)》中引用耶稣受难的故事“未能反映犹太历史的真实”,其实,鲁迅的引述基本符合福音书的记载。周文用阶级论解读四福音书中的耶稣,既不符合耶稣时代犹太社会的政治形态,也曲解了耶稣的思想和行为。《圣经》是建立在有神论根基之上的。在福音书里,耶稣自始至终是作为有神性的人子被记录的。若依照福音书为史料,对耶稣作正面论述,则须放在神学语境里才能进行,而不能纳入阶级对抗政治变革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2.
尽管早期赴远东传教的天主教耶稣会采取了灵活的适应性传教策略,但由于东西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还是导致其在远东的传教事业相继遭到失败。通过对康熙与丰臣秀吉禁教的个案分析,可以认为东来耶稣会的失败在中国主要是为中国文化所败,而在日本更大程度上是为日本统治者的个人权利所败。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突破了早期和中期小说中更多从体力强悍、胆魄过人等外在性格特点对人物的描写,而从年老体衰、拼搏与失败、丰富的内心世界、"群狮"的梦等视角创造了桑提亚哥"硬汉"的形象,极具创新性;对大海、作为审美对象和征服的对手马林鱼、给人类带来厄运的鲨鱼以及作为基督化身的桑提亚哥等艺术形象的创作折射出作品所包蕴的哲学内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16-17世纪耶稣会在日本的贸易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549年耶稣会在日本布教以后,日本耶稣会的教产规模不断扩大.其原因是日本耶稣会在布教的同时热心地从事生丝贸易以及其他被视作违反教宪教规的隐匿贸易.信仰世界的争夺和经济利益的争夺,是耶稣会布教活动始终追逐的目标.为此,布教与贸易互为表里,贸易支持布教,布教掩护贸易,耶稣会成为澳门(生丝)-长崎(白银)海上贸易的中介者及组织者.这种贸易使日本白银大量外流,是锁国政策形成的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5.
老舍的短篇小说《歪毛儿》模仿了英国近代作家贝尔斯弗德的奇幻小说《恨世者》,但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进行了若干改造。贝尔斯弗德《恨世者》的主题是“恨世”,而老舍《歪毛儿》的主题却具有多义性。《恨世者》的主人公是个大智若愚的“隐者”,而《歪毛儿》的主人公充其量只是个徘徊于“敷衍”与“硬拐硬碰”之间的“畸零人”。老舍不赞同“恨世”,而主张用宗教的人格教育作为济世救人的手段;他认为,若能以耶稣外圆内方的人格为楷模,人们也可能在纷乱的现世中“得到许多许多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当代耶稣心理传记在前人追寻信仰的基督和历史上的耶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对耶稣心理特征的揭示达到前所未有的理论深度。运用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理论,在跨越人物传记和心理学研究的交叉地带进行考察,能发现耶稣是个无父之子,缺少合于习俗的家庭地位,这种状态促使他努力寻找天父;他的阿爸是个具有防护功能的名字,使他得以抗拒外来的威胁并消解内在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沙叶新作为新时期蜚声剧坛的探索戏剧家,他的每部剧作的诞生都伴随较大的争议,尤其是与他一贯戏剧风格迥异的《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更是引起学界的轰动。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剧本文学性的构成要素,揭示沙叶新本着现实主义精神进行创作时遭遇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由此隐现在剧作中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得出我们重新估量探索戏剧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天堂》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康索雷塔是作家在小说中刻画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她的身上同时体现了爱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中莉娜·格罗夫这一女性形象看似单纯普通实则神秘复杂。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探讨其作为女性的特征。结合原型批评理论和对文本的细读,从其作为人而非女性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一人物,通过分析莉娜集上帝之崇高,耶稣之使命,以及作者之理想于一体的多重身份,揭示莉娜神圣的人性之美以及作者对人类自我完善的坚定信念和对其前途命运的无限关怀。  相似文献   
10.
马效佩 《回族研究》2007,(4):104-112
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称为"亚伯拉罕宗教",它们在圣贤人物、历史渊源、教义理论以及地理位置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围绕着如何看待耶稣这个宗教历史神秘人物而形成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篇章。三大"一神教"因各自看待耶稣的立场不同而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巩固、创新或者构建了各自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站在比较宗教学的多元视角上,把它们对耶稣所持的不同立场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不但具有追求宗教间相互理解、和谐共存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全球伦理也有理论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