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68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顺八年,金湜、张城作为正、副使赴朝鲜颁明宪宗登极诏。在朝鲜期间,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与朝鲜文臣赓酬唱和,留下了许多诗文。朝鲜为了表示事大之诚,更为了显示本国的文雅之关,将这些诗文辑录刻印,即《甲中皇华集》。学界关于这一问题,尚未展开探讨,文章探讨了《甲中皇华集》的成因,内容方面的特色及双方唱和的竞争意识、使臣形象的差异问题,以求对研究中朝文学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白爱平 《唐都学刊》2006,22(3):11-13
贾岛出家及还俗的时间地点问题是贾岛生平仕历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现有史料记载以及贾岛等人诗文的考证分析,可知贾岛贞元九年(793)在北岳恒山出家为僧,时年15岁。后曾住洛阳石楼及嵩山一带。贞元十七年(801)在石楼与韩愈初次相识。元和六年(811)春在洛阳又遇到时任河南县令的韩愈,同年秋跟随韩愈赴长安准备应进士举,但并未马上还俗。冬十一月返回家乡范阳,处理僧俗事务。至迟于次年即元和七年(812)春还俗并参加进士考试,时年34岁。  相似文献   
3.
1915年9月创刊的《新青年》,在其创刊之初,与《甲寅》月刊之间,在主编,撰稿人队伍,发刊宗旨,栏目设置,刊物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清理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有助于更深入而全面地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烟花巷中的冤魂--贾迎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一直认为,<红楼梦@好了歌注>中"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暗示的是贾巧姐未来的命运.本文从分析小说文本入手,得出新的结论流落烟花巷者,不可能是贾巧姐,只能是被丑闻淹没的贾迎春.  相似文献   
5.
清代学者获取学术信息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一是通过当面交流获取;二是通过往来函札获取;三是通过撰写序跋获取;四是通过购买、借阅图书获取;五是通过相互赠书获取。上述学术信息的获取方式基本上符合清代(尤其是乾嘉时期)的学术、文化、经济、交通等发展水平。及时获取学术信息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研究,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6.
陆贾作为汉朝建立之初卓有成就的能文之士,其文艺思想亦值得重视.<新语>乃陆贾作品中的唯一见存者,是研究陆贾文艺思想的唯一原始资鉴.从中可以对陆贾<新语>的文艺思想主要从功用、审美、质文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于对贾宝玉养育关系的混乱,造成他早年接受母爱的缺失和"恋母情结"的泛化。贾宝玉的"恋母"是"恋"着给予了自己母爱的一个群体;"仇父"是"仇"视代表父权体系的一个群体。贾宝玉"恋母情结"具体指向的错位主要体现在精神上对秦可卿的依恋和"意淫",以及生活上对袭人的依恋和占有欲望。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水族社会使用的《水书》是用水族文字书写的。其年代久远的《水书》呈现的是水族古文字。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从时间与地域、书写字体形态、书写文化等三个方面论证,认为水族古文字与甲骨文有密切联系,水族古文字是古代神本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9.
从贾樟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电影《小武》开始,其作品多次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这与他坚持以现实主义风格创作是分不开的。他始终用冷静的思维和镜头语言,关注边缘人物的命运,描绘着这个真实世界所发生的故事。文章深入分析其电影《世界》抽象的叙事空间所要揭示的内涵,指出在“草根”情节和“乡愁”意识下,人在寻找自我和社会归属的同时迷失方向,从而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而导致了社会的“断层”。  相似文献   
10.
贾岛早期的诗歌明显留有韩愈、孟郊奇险诗风影响的痕迹。他因建功立业的理想受挫,渐次变得心灰意冷,其诗风则由奇险倾向,转向清苦奇僻。贾岛诗风的变迁实证了韩愈所倡导的"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的诗歌理论,既反映了他生活遭际的变化,亦折射出其诗歌交游对象的变换。这与韩孟诗派的诗歌创新理论及努力方向是一致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