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9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历朝鲜役是四百多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国际战争,战争最终虽以正义的胜利而告终,却使明朝与朝鲜由盛转衰,并给女真以迅速崛起的机会.此后,后金取代明朝成为朝鲜的宗主国,形成了新的东亚政治格局.战争彻底改变了日本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彻底垮台,此后以史为鉴的德川幕府,再未动侵朝的念头,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以后.万历朝鲜之役对当时东亚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赤壁之战“十月”之说 ,既与史料记载赤壁之战爆发前的“盛寒”季节不合 ,又与曹操战前在江陵逗留许久等情况矛盾 ,难以成立 ;“十一月”之说 ,部分受《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影响 ,且不明该年有闰十二月 ,以致折中于《三国志》记载与孙盛的疑问之间。孙盛《异同评》之误解 ,乃因不明纪传体史书中纪、传的不同功能及叙事方法所致。赤壁战役发生时间 ,陈寿《三国志》、袁宏《后汉纪》记载的“十二月” ,准确可信。由此为赤壁之战研究中有关分歧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桥决战后 ,新四军遵照中央指示战略挺进江、海地区。新四军正确处理敌、顽、我之间的关系 ,在策略上赢得了主动。在与敌人的对决中 ,新四军运用积极的防御战术 ,以少胜多 ,取得了平原地区防守战役的重大胜利。这场战役 ,在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及整个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  相似文献   
4.
壁山神研究     
壁山神源自唐赵延之,而非梓潼神。自唐以来,壁山神崇信不断。宋元战争中,壁山神的军事辅佑功能凸显。钓鱼城之战后,其影响和地位达到极致,甚至被拉入道教神籍。元明清时期,壁山神事迹模糊,成为合州铜梁土主,但其信仰范围早已自合州扩大到整个四川,成为巴蜀大地共同尊信的著名神。  相似文献   
5.
朱熹在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对张载的思想有较多的继承和发展,而这与他对张载著作的整理和研究是分不开的。朱熹对张载《横渠集》的校补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从他对张载《文集》遗文的搜集、版本的比较研究、刊刻的具体思路和做法,以及对吕祖谦刊本的肯定和批评来看,他确实对《横渠集》下过一番整理的工夫,这是无法否认的。但是,笔者却很难赞同束景南先生"朱熹有《〈横渠集〉校补》并刻版"的结论。可以说,朱熹之于张载《横渠集》,是有"校补",但不一定有"《校补》",更难说有过"刻版"。但不管怎么说,对《横渠集》校补的关注和投入,的确是朱熹全面理解张载思想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6.
武王伐纣是周史研究中的一个老课题,文献记载不一,认识分歧,至今对伐纣的日月、路线、决战时间等,还没有定论。依据古今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认为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武王一行从镐京出发,2月21日至盟津,2月27日至牧野,一举灭了纣王。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介了蚩尤在古代文献中的形象、历史上对蚩尤的争论,回顾了蚩尤在当代被列为与炎帝、黄帝并列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过程。指出一些地方为使当地更快发展,在开发、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兴起争中华民族“先祖户口”这一不利于学术研究的风气。一些在位官员和当地学者苦心寻找“证据”,请些社会文化学者,开研讨会、高层论坛,认定当地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这种超出学术研究范围的活动大有发展趋势,以致同一位先祖的发源地竞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故提出中华民族传说祖先只能以“先祖文化”来弘扬,倡导“先祖大家祭”的开发思路和方针。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作八阵图见于史书记载,在流传过程中,八阵图被人为神化,并与阴阳五行、八卦、道教符策化的遁甲术相联,愈加扑朔迷离。八阵图本身所具有时效性、复杂性,老百姓对作八阵图的诸葛亮的推崇及三国故事流传过程中,孔明被道士化,是造成八阵图脱离本来面目,走向神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抗战以降,国内各阶层始终关注对日反攻战略的推进,国民政府也不断调适其对日反攻战略。在此态势下,1945年4月日军发动“湘西会战”,欲达到摧毁芷江机场、压迫国民政府屈服、避免日后陷入多线作战、掩护桂柳等地军队撤退之目的,为防卫其本土服务。中美空军尤其是空军第五大队英勇战斗,始终掌握制空权,力图构筑陆空协同作战体系,战绩突出,是湘西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保证。国民政府以会战胜利为契机,命令军队转入对桂柳等地的反攻,标志其仓促调整并实施对日反攻战略。国民政府此举与中共在敌后实施的普遍的局部反攻,协力推动了抗战胜利的早日到来,由此也凸显了湘西会战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南进战略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从历史上看,一方面日本与英美等国在远东地区矛盾由来已久,另一方面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它既是中日战争长期化的结果,也是欧洲战场上德军胜利的鼓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