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后期,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对俄国农村公社制度及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在讨论马克思主义的“跨越论”中,曾有人提出苏联和中国是“跨越论”的例证。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有着客观条件的,持“跨越论”观点的理论依据是不充分的。实际上,无论苏联还是中国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相似文献   
2.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曾就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提出了"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的论点.同时,马克思也提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入新的社会形态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吸取发达国家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道路是多样的.这两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哈萨克斯坦成立十年以来的对外政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并对其在新世纪的对外政策进行了简单的预测,特别是对中哈进行了较深入的介绍和分析。本文包括三部分:哈萨可斯坦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中哈关系;哈萨克斯坦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文献在现代文献中占有占有重要的地位,苗族贾理是苗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对苗族历史和社会有记述,也是今天识别相邻民族的口头文献。“卡”是苗语对古代文献“木佬”人的称呼。本文采用语言学,文献学,历史学以及现代人们的传说及口述文献,来考证卡人(木佬)族属古代是从僚族演化而来,也与仡佬族有亲近的文化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公开文献、档案材料和口述资料,勾勒出从潮州大学倡建到汕头大学兴办的历史,并把这段历史放到潮汕地区重视教育和海外移民的文化背景下去理解,揭示海外潮人对家乡大学建设的推动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Ka频段的微带四次谐波混频器的混频原理和设计方法。该混频器主要由波导-微带过渡,输入、输出滤波器以及匹配网络和反向并联混频二极管对组成。根据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仿真结果,在介电常数为2.22,厚度为0.254 mm的RF-Duroid 5880介质基片上制作了电路。当射频频率为34.2~35.2 GHz,本振频率为8.525~8.775 GHz,中频频率为100 MHz时,测得的变频损耗小于10.5 dB,其中最佳值为8.5 dB。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地区的通信历史悠久,解放前经历了由传统邮驿到近代邮政创设和发展的历史变革。早在元代,根据政治和军事需要在这里相继设立邮驿等通信设施,用以飞报军情、传递官方文书。清代,为了传递公文、抵御沙俄,在原有驿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卡伦通信模式。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塞北邮驿,对保持边疆与中央王朝的联系、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巩固边疆发挥过重要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沙俄趁机入侵,在这里建立了“客邮”,近代邮政事业开始在呼伦贝尔萌芽。晚晴至民国期间,呼伦贝尔近代邮政发展较为迅速,表现为邮政处所数目增多、邮政业务广泛、邮路多样等方面。这些为新中国成立后呼伦贝尔地区邮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笔者对卡力岗地区民族志调查系列报告之一,即卡力岗回族村的田野调查报告.报告以卡力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德恒隆乡两个分别操藏语、操汉语的回族村为个案,首次全面展示了卡力岗回族村的民族构成、语言使用、居住规律与宗教信仰状况等;辨析了卡力岗人的概念,诠释了卡力岗人这个特殊回族群体的民族认同观.卡力岗回族村的人类学调查,反映了我国回族形成与族源的多元性,印证了回回民族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特质紧密结合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织锦的瑰宝——西兰卡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家族聚集地,土家儿女历来善于手工织绣,并且创造了叫西兰卡普的民间工艺品,其纹饰可分为具象类、抽象类、文字类;它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独特丰满的图饰、斑驳的色彩、丰富多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现今的辽宁省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在辽、金、元时期曾设置利州。利州位于辽宁西部,当辽、金、元三朝建都北京之时,这里曾是三朝的重要后方,对这三朝政权巩固有很大作用。然而在历史资料记载中关于利州、也就是今日的喀左蒙古族自治县的记载却不多见,本文通过考古发掘的资料,加之点滴史料记载,大致勾画出当年的基本情况,以求对东北地方史和东北民族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