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8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5-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基础上,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TFP的动态演变,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总体呈下降态势,技术效率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核密度曲线说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省际差距扩大,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逐渐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工业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TFP提升具有普遍的促进作用,而信息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制造业集中度对生产性服务业TFP提高的贡献大小均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TFP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非合意产出农业碳排放纳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框架,基于SBM-ML指数法测算2004—2020年30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泰尔指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对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时空演进态势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并存在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双重驱动的现象。(2)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从三大地区划分视角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年均增长率持平,东部地区次之;从八大经济区视角来看,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的年均增长率最快,东北综合经济区的年均增长率最慢。(3)通过泰尔指数可以看出,各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组内差异,三大地区的组内差异贡献率高于八大经济区的组内差异贡献率;核密度估计曲线整体有右移倾向,说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其地区差距大致经历先缩小后增大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使用非参数的核密度估计测算中国省域间人均GDP分布的动态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对导致这种趋势下的产业成因进行估算,可明显看出:第一,省域间的人均GDP分布出现"穷者越穷,富者恒富"的两极分化格局,且大多数省域的发展陷于"贫困化陷阱"状态;第二,两极分化格局的产业分解显示,"极化"主要表现在第二、三产业在省域间发展的差距,而第一产业在省域间的发展基本不存在差距;第三,第二产业在省域间的差距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次之,而第一产业在省域间的分布有助于省域间人均GDP分布的趋同.  相似文献   
4.
汪成  高红贵  刘荣 《统计与决策》2016,(11):119-121
文章通过对2005-2011年中国3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Malmquist生产率测度,采用Kernel核密度函数对我国工业行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分布动态演化特征进行了估计,运用基尼系数对工业分行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的区位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制约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主导因素,我国工业行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工业行业环境技术效率的行业差异在不断缩小,收敛态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199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以老年人口比重作为老龄化指标,采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特征;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总体上呈现波动缩小趋势;2004年以前,地区间差距和超变密度交替成为总体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2004年以后,超变密度成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Kernel密度估计显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地区差异呈波动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技术并结合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来估计Copula函数中的参数,克服了传统方法在估计Copula函数参数时的不足.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证实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核估计及多元阿基米德Copula的投资组合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金融资产的组合风险分析中,描述多个金融资产间的相关结构是选择最优组合权重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准确地刻画金融资产间的非对称尾部相关结构,在定量研究组合资产的风险分析中尤其重要.利用多元阿基米德Copula捕捉多个金融资产间的相关结构,并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描述单个金融资产的边缘分布,建立Copula-Kemel模型.利用该模型和VaR风险测度,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组合投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并在风险最小原则下,给出不同置信水平下的最小VaR值及其对应的最优组合权重系数.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探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整体来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最高,而中部与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较为落后,低于全国均值;地区间差异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西地区间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间差异;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存在极化现象;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我国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各省区农业净碳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且两极分化严重;与2000年相比,各地农业净碳效应已出现均衡化趋势,整体梯度差异逐渐趋于收敛,高值省份数量增加且变化较大,低值省域数量减少且变化不大。产业集聚与农业净碳效应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二者之间呈现“正N”型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净碳效应表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三阶段变化特征;从实际影响来看,区域内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促使农业净碳效应量增加1.621%;除此之外,农业公共投资、农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正向效应但作用力度要明显偏弱。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表现为区域间溢出和区域内溢出。具体而言,邻近地区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可促使本地农业净碳效应增加2.286%,而本地产业集聚对邻近地区产生影响后因受反馈作用自身农业净碳效应还会额外增加0.060%。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社会发展和绿色生态五大方面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以及Markov链等研究方法探析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主要结论有: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增长态势;全国及各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区域间差异为主要贡献来源,区域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我国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关联性,经济波动大于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空间上看有集聚现象,难以实现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