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30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诗缘情”中其“情”含义的阐释 ,历来褒贬纷纭 ,莫衷一是。为避免偏执一端而不及其余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需与诗论开山之祖的“言志说”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学创作实际中揭示其“情”的含义。循着这一思路 ,不难发现“诗缘情”实是一种新的文学观 ,其“情”主要指物感之情 ,一己之情 ,它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观 ,使文学走向最终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国家和民族的出路,鲁迅强调改造国民性,强调立“人”和珍重当下个体生命的价值;而这强调的结果使得他不得不面临黑暗和虚无的深渊,他的思想不由陷入深深的矛盾和冲突之中。然而有着惊人清醒的鲁迅在“真”的导引下,终于完成了其思想的转换,迈向了更为坚实的抗战和抗争。  相似文献   
3.
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制度形式,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道传入中国的.这种形式是企业实行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建立公开公平的人才选拔与使用机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的制度保证.在民生实业公司(以下简称民生公司),卢作孚在借鉴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形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别具特色的企业制度形式,并通过这种制度的成功运作,使公司步入了一条健康、持续、持久的发展道路.本文从民生公司企业制度及其运作两个方面,探讨了它成功的奥秘,总结出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人文精神为切入视角,从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道德情操三方面剖析毕淑敏都市小说创作中人的价值观念变化,从而解读毕淑敏关注个体生命价值、开拓人性文化中人文关怀新局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乡土与人性"是现代文学史现实主义写作传统的基本主题之一,也是鲁迅、韩少功两代作家的共同关注点。从韩少功的自我言说中可以找到其与鲁迅先生在文学思想、创作意识上的联结点;以文本中的叙述者"我"为切入点,从人性的扭曲、迷失等方面结合具体文本阐述"人性观"的基本内涵;辨析"我"身份的隐性所指。从而考察韩少功的"人性观"是对鲁迅"人性观"在承继基础上的变异和发展,进而体会两代作家文化心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明舒载阳刻本卷二题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二是清乾隆时编篡的《传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题解云:“《封神演义》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近数十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坚持陆西星是《封神演义》的作者这一说法,但仍缺少强有力的论据以证此说。本文一方面借鉴柳存仁的论证方法,通过《封神演义》与陆西星的著述进行文本的细读和互勘,找出相同或相似之处,从而推断出于一人之手笔;另一方面从陆西星的丹道思想中分析并推理与《封神》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酒能激发人的情绪,情绪管理得如何,则取决于饮者的情商水平。透过《水浒传》中酒文化的描写,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其间各个人物情商的种种表现。武松嗜酒惹是非,又因醉后打虎成英雄;鲁达两次酗酒犯寺规,宋江不胜酒力吟反诗,李逵贪杯被捉,朱贵兄弟借助酒力救李逵,真应了“酒能成事,酒亦能败事”的格言。让嗜酒者克制酒瘾,控制好饮酒后兴奋度的根本方法,还是要努力培养和提高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的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个活动一个是文学,一个则是绘画,或称美术,他的精神世界,也就一半在文字中,一半在画中。在鲁迅的精神世界里,一半内容是理性的,如为人生的精神追求,对文学艺术社会性、批判性、真实性等的追求;一半内容是感性的,如欣赏的追求、娱乐的追求,甚至是半休闲半病态趣味的追求。理性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感性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在其绘画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这样的战士"是文化批判的战士而不是政治斗争的战士。"无物之物"是指的以封建礼教为基础的强大的封建专制文化。"无物之阵"是由被封建礼教文化浸润入骨的各式各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无物"则没有象征意义。《死火》是以意象象征的诗意化方法表现的作者的一场激情与理智的对话,描绘了作者从充满热烈的改造社会的青春激情到陷入苦闷和再次燃起激情重新投入战斗的一段特殊的思想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
作者曾撰文提倡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特别关注"三而一成"为中国人文重要度数,在古代文学叙事中表现为"三事话语"、"三复情节"、"三变节律"、"三极建构"等。文章应用这一理论揭示鲁迅小说承古代数理传统,既"三而一成",又"错综其数",变化创新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与鲁迅早年经历特别是整理研究古典小说有关,而现代文学家受古代数理传统影响者应该不止鲁迅一人;换言之,现代文学的数理批评是能够成立和深入开展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