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李白与杜甫的生平行事及其诗歌创作,从八个层面进行对比论述,所谓“以诗证史,有裨于知人论世”。文中既综合了当代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洛夫与李白     
"诗仙"李白与"诗魔"洛夫虽然时空远隔,但诗成为两人联结的精神纽带。洛夫不少诗引用、化用了李白的诗歌名句,更有《李白传奇》等诗在精神上与李白进行对话。在创作手法上,李白追求的浪漫主义与洛夫修正的超现实主义也有相通之处。在诗歌风格上,李白以"瑰奇"著称,洛夫则以"惊奇"出众。  相似文献   
3.
李白将其诗歌主张、诗学观点贯穿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本文以《李太白全集》及众家评论为基础,从李白的诗歌理想、诗歌渊源、诗歌美学、诗歌境界等方面入手,探究李白的诗学见解与主张以及在诗学批评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李白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和艾米·洛威尔(Amy Loweu)是20世纪初美国诗歌意象派的代表。艾兹拉.庞德和艾米·洛威尔不懂中文,却在20世纪初和李白诗歌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相似文献   
5.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月情有独钟,一生写了三百多首与月有关的诗作。本文以其中的三首咏月诗为基点,探讨了李白的艺术技巧,从而得出结论:李白咏月诗的美学价值在于感情的真实深沉与艺术表现手法的自然清新。,The great poet romantic Libai is very fond of the moon, he wrote more than 300 poems about it.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his three lyrics about the moon, the author makes a brief exploration into his artistic techniques. From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three poems and several others, 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artistic value of Libai's poems lies in their honesty and depth in emotion, and naturality and freshness in artistic form.  相似文献   
6.
李星 《殷都学刊》2001,(2):79-81
李白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盛唐时期.此期由于经济繁荣,政策开明,各种思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李白的思想也不再是单一的儒家思想,而是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在他人生不同阶段,分别受到了道家、佛家、纵横家等多种思想的影响,从而使其思想显现出一种复杂性.基于此,使李白产生了一种永久的个人魅力,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最喜爱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由梅尧臣首倡,郑獬、刘挚等人嗣响,诗人郭祥正被誉为"李白后身"、"谪仙后身"。这一名号从宋代开始便引起了巨大反响,在给郭祥正带来显赫盛名的同时,也成为历代文学批评中对郭祥正诗歌风格评价的标准。弄清这个名号的来源、内涵及发展演变问题将有助于学界对郭祥正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8.
李白《菩萨蛮》、《忆秦娥》二词 ,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该文考察第一首词的著作权归属问题 :“菩萨蛮”词牌出现于李白身后 ,词成熟于中唐 ,李白作品早期版本未收录该词 ,诗人终其一生从未到过该词首次被发现的公共场所———“鼎州沧水驿楼” ,该词所呈现的“气象”亦与李白的个性及其诗歌的艺术风格相去甚远 ,据此种种 ,认定此词不是李白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也参与到了历史上聚讼纷纭的“李杜优劣论”这一著名公案中。本文认为,综观元好问一贯的文学思想,他所持的是李杜并尊的观点:既反对扬杜抑李,也绝不会扬李抑杜。其第十五首“笔底银河落九天”云云,既是对李白诗品及人品的赞扬,同时也是对相传为李白所作《戏赠杜甫》一诗的否定。  相似文献   
10.
世传李白所作的《忆秦娥》到底是否李白所作?历代以还,未有定论,但又都归于李白名下。其实,我们只要对现在已经掌握的资料进行剖析,就可以发现,这首词的作者并非李白。至于作者究竟是谁?在没有取得确切的证据之前,似乎还是不作定论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