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端肃公诗集》是明代中期著名政治家马文升的诗集,白寿彝先生在其主编的《回族人物志》中认为该诗集已经佚失。其实,《马端肃公诗集》自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刊刻后就一直在流传,并于20世纪初收藏在南京图书馆。笔者试对《马端肃公诗集》的刊刻、流传情况及价值作一考论。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作家孙健忠,后期创作了一系列具有神秘巫性色彩的小说,其致力于原始信仰的诗意表达和自然生命力的彰显,人神合一、人与动物神秘互渗、野性生命、本真人性、生殖崇拜等种种土家族巫文化元素渗透于作品之中,其巫性思维下的叙事方法则带给读者神秘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期间,国立浙江大学被迫西迁,马一浮应浙大校长竺可桢之请为浙江大学师生开设国学讲座,为浙大创制校歌,这段历史成为浙大校史上光辉的一页。但相关文献和档案却显示,马一浮与浙江大学的交往充满各种误会与纠结,浙大险些因此错过这位“士林宗仰”的国学大师;而走过国立浙大的马一浮亦在他唯一任教的大学里,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摒弃实用主义的现代工业观,回归对文化根本的关注,尽管讲学效果与其预想相距甚远。马一浮在浙大讲学并传道,结集而成的《宜山泰和会语》是马一浮一生讲阐六艺国学最集中的部分,由此完成了更为高迈、通贯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人格的构建,并以一场场思想与精神的盛宴,寄予浙大很深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1934年,声震西北的尕司令马仲英离开所部三十六师,前往苏联,从此再未能返回,其下落有种种说法。本文依据有关资料和调查所得,对马仲英赴苏后的活动及其与三十六师的联系、马仲英的下落等问题作了考察,认为马仲英赴苏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但由于极其复杂的原因,大约在1937年底被斯大林以勾结土耳其反苏势力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罪名处死。马仲英之死,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马明达 《回族研究》2005,3(1):91-96
薛文波先生是上世纪著名的回族学者,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一生汲汲追求真理,为弘扬回回民族爱国爱教的传统精神而努力.中年遭遇冤案,蒙受巨大苦难;晚年幸逢改革开放,以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回族历史文化和中国伊斯兰教问题的研究,取得重要成绩,对回族学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遗稿已被汇编成<雪岭重泽>1、2两卷出版,今逢薛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雪岭重泽>的第3卷即将出版,作者特撰序言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6.
虎嵩山与马鸿逵的三次合作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希柏 《回族研究》2002,(2):109-115
虎嵩山 (1 879- 1 956)是中国著名的伊斯兰教经学家 ,著名阿洪。在 2 0世纪 30— 40年代期间 ,他曾经在穆斯林聚居的宁夏省 ,与当时行政长官马鸿逵 (1 892 - 1 970 ,回族 )曾经 3次合作 ,筹办建立了“宁夏私立中阿学校”、“吴忠中阿师范学校”等中阿兼授的伊斯兰文化学校。这些学校的创办 ,为宁夏的回族教育、文化及出版业的发展 ,造就了一大批中阿兼通的回族人才 ,在宁夏和西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阐述《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生平事迹至今不详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剖析以人废言的弊端,以张国光先生风范向刘世德先生进言,就马成生先生《杭州与水浒》提出不同看法,驳斥应守岩先生对耐庵故里——江苏兴化的诬蔑,呼吁海内外学人让施耐庵归真反璞。  相似文献   
8.
豪族向士族的转变是汉晋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历史事实,东汉乃转变的重要契机。扶风马氏本以军功而贵,至东汉为皇权笼络成为外戚豪族,在东汉经学兴盛、皇权对豪族的压制政策以及皇权有意对四姓小侯的经学培养大背景下,逐渐由一个豪强宗族转变成文化士族。马氏家族的文化化透露出东汉豪族社会向魏晋士族社会转变的个中信息。  相似文献   
9.
元代《诗经》学的特征及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险峰  崔志博 《河北学刊》2008,28(2):123-127
元代《诗经》学侧重朱子之学,崇尚"朱传"成风,除马端临、李公凯等少数几位《诗》家外,其他《诗》家的著述几乎全部是围绕《诗集传》而作。元代《诗经》学几乎成了朱熹《诗集传》的一家之学。元代《诗》家继承了宋代《诗经》学的求实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在音释、训诂、诗旨、诗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诗集传》都有很大的阐扬发挥,但较之宋人,怀疑精神已经大大减弱,观念略显保守。元代《诗经》学处于《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之间,一方面它继承了《诗经》宋学的求实考据之风;另一方面,元代《诗经》学影响了明代《诗经》学的发展走向,对清代《诗经》学也有一定的间接影响。元代《诗经》学,是连接《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的纽带,它在《诗经》研究和《诗经》学的延续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以其"20世纪黑人体验史"系列剧而著名。他对黑人历史的关注源于自身的创伤经历。从文化创伤角度来探讨,威尔逊作品中的一个持续主题是,作为背负历史创伤的族裔,黑人怎样能既不忘记奴隶制、种族歧视的痛苦历史,又要走出它产生的创伤阴影。通过分析其三部代表性作品可以看出,他的态度是:只有正确认识理解过去、将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相连,个体和个体发生关联、共同承担创伤,黑人才能汲取力量、继续前行。其作品体现出威尔逊通过对文化创伤的塑造建构族裔认同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