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影响研究的角度,以《变形记》和《现实一种》为例,分析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对中国先锋派作家余华的影响。 余华不仅在叙述风格上,而且在小说意义的处理方式上和情绪浸染方面,均与现代文学鼻祖卡夫卡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的小说是文学上的一个变数,阅读《变形记》,令人感到陌生又熟悉,既觉得荒诞离奇又觉得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3.
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的诗集《变形》进行解读和评价,须从三个层面考察塞克斯顿作品对于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的诗性诠释:1,浪漫而陈腐的题材通过变形展现了美国当代社会女性身份的异化;2.追求物欲的普遍价值观而导致的个性同化;3.婚姻在诗中极具反讽意味,被视为自私的产物和对婚姻主体的囚禁。在《变形》的创作中,塞克斯顿超越了诗人的自身经验,在更广泛的层次上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变形记》的主人公因为不堪忍受生存的压力而变成了大甲虫,这是虫形人心的格里戈尔对非人社会的反抗和对人性的回归;宗璞的《我是谁?》讲述了主人公在幻觉中异化为虫的悲剧。指出两篇小说虽在主题的属性和异化程度上有些差异,但都反映了人性的可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村上春树深受西方现代小说大师卡夫卡的影响,二人之间的联系可以找到许多佐证。作为“鼠”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寻羊历险记》写“鼠”最后因被“羊”侵入身体而自杀,这一具有魔幻色彩的非现实情节,与卡夫卡代表作《变形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存在影响关系。卡夫卡通过《变形记》表达了西方个人在现代异己力量压迫下的被“异化”,“寻羊”即是“寻洋”,《寻羊历险记》则通过相似的故事模型,写出了日本人在外来异己力量侵袭下的自我陨灭,无论在故事模型,还是在小说内涵上,都堪称东方“变形记”。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向来有两种力量:一种是锋利如刀,一种是温柔似水。卡夫卡显然属于后者。他孤独胆怯处处表现出一种柔弱。不过这柔弱一旦变成一种"以柔克刚",又常常会让人有无法估量的感觉,而卡夫卡正是在文学的世界里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力量。他的作品,在新奇中充满诡异,显示出一种深不见底的"幽魅",不论你如何解读,都能找到一种"神秘"而又"意犹未尽"。《城堡》是这样,《变形记》甚至包括《地洞》无不如此。它是卡夫卡生命的写真,又是他梦与现实的一种纠结。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他,纪念他,或许从中能感觉到,文学就是这样,虽轻如空气,但却无时无刻不在给人以滋养。  相似文献   
7.
人们普遍认为《变形记》表现了人类的异化,但其实《变形记》还暗含有一种更深的意蕴:人类需要语言来相互沟通,而已经变成甲虫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却失落了人类的语言,无法与他人沟通,最后在孤独中死去。因此卡夫卡在《变形记》中实际上还表现了一个具有现代性和哲理意味的主题:语言的焦虑。而主人公异化为甲虫则使得读者能够转换一种新的体验角度,从而更真切地体会那种语言的焦虑及其折射出的人类的沟通困境。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描写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了的人物形象;要理解其内涵和意义,就应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关系:1、主人公格里高尔同上司的矛盾关系;2.同家庭的关系;3.同自己“变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与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天才般的文学巨匠,却共同经历着不幸的文学遭际.仔细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明显地感到他们是有差异的,但这只是他们的切入点不同造成的,他们对人对生活的表述即存在同一性.这一点在《变形记》和《白痴》这两部经典小说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主题学和知识谱系学为批评维度,绘制了新时期文学中的“文化边缘人”谱系图,解读了“活动变人形”、“顽主”、“疯女人”、“最后一个”等人物形象的文化身份及其特征,梳理了每一类型人物的演变史,界定了“文化边缘人”的本质,并从多重视角阐释了这一“主题人物”的文化意义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