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三分方法为基础,对牟宗三的坎陷概念进行诠释。依据三分方法,文化结构可以分为体欲、智识、道德三个不同的层面。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道德,不重视智识,要发展民主和科学必须在传统基础上"让开一步"、"下降凝聚",同时又要"摄智归仁",保留自己的优势。牟宗三创立的坎陷概念集中概括了这些内容,是一个极有意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牟宗三建构的道德形上学是以儒家传统的主体性为理论支点,而这种道德主主体性真正奠基于主体在“忧患意识”中的觉悟,忧患意识是在对人的忧患负责中形成的,主体的觉悟意味着责任意识的产生。从原始的本能到主体的觉悟,以“心性”范畴为核心的道德哲学成了中学文化的主流,这也是现代新儒家以“道统”自居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于“无厘头”影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研究很多,但却少有涉及穿插“无厘头”桥段如何对影片造成影响以及如何形成最终审美效果等观影过程的探讨。自电影符号学之后开始出现影片细读和精神分析取向,而德勒兹哲学则试图对传统的精神分析模式进行改造,将电影的观看视为强度流的物质实践活动。基于此,“无厘头”电影的观看可以看作镜头流与观看的观众身体流的汇合。把镜头流视为叙述文本,通过内在于文本的叙述逻辑(符号意指链的断裂/重组)之间张力的解读,在大量的镜头分析中总结出影片穿插“无厘头”桥段、形成审美效果的规律,并在三阶段的区分中分析张力强度与剧情认同程度关系所造成的影片整体审美效果变动。  相似文献   
4.
现代新儒家重镇牟宗三与唐君毅同宗"心性"儒学以研究荀子。他们在肯认荀子思想的儒家立场、梳理荀子"天生人成"的思想建构理路及论述荀子思想的客观性特点方面有相同之处,亦在解读荀子"天生人成"理路的具体涵义、阐释荀子的"心性"概念以及评价荀子思想方面有不小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不同的解读立场与不同的解读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道体、性体和心体是牟宗三道德本体论构建的核心概念,是牟宗三构建"道德形上学"的理论支点。道体是形而上的根据,是牟宗三道德本体论的逻辑前提,性体是从道体养成心体的必要环节,是不同主体成德的内在根据,心体是具体化的性体,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道德之心,是人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只有从道体、心体与性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才能从先验的层面上理解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准”的哲学家。他在苦苦地追求“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学思历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特征。与很多哲学家相同的是,牟宗三对于做学问和做人都有明确的意识。他认为做人与做学问一样均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需要认真的态度。牟宗三的一生规行矩步,儒雅谦逊,儒者风范。但与此同时,他又常常表现出忧怨与孤愤,具有明显的狂者性格。这又是与很多哲学家不同的一面。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一生以“真人”人格为“型范”,以真诚、不虚伪为做人标准。这种以“真人”为底子、以儒者风范和狂者性格相结合的人格特征构成了牟宗三的人格风骨。  相似文献   
7.
《诗集传》作为一部训诂著作,其中运用大量的训诂术语。本文通过分析对"某音某"这种直音方法的分析,发现它不仅可以注音,还兼有以音辨义、指明假借等作用。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牟宗三在《四因说演讲录》一书中,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哲学理论,来讨论中国的道家哲学,他牵强地认定,中国的道家是没有实体创生的意旨的,道家的道,是一个非实有以及非必然的理论模型。他还认为,老子的“无”概念,虽然有动力因的意思,但却只是一个作用的姿态,因此并没有真正的形上学意义的创造性,只是一套境界型态的形上学,而不是一套实有型态的形上学。其实,牟先生是把道家的工夫论命题,当作了形上学的命题在解读,因此导致了错解。在《圆善论》中,牟先生又借由郭象的“迹本圆融”之说,来诠释庄子书中的儒家圣王帝尧的形象,这种做法,从儒家立场来说是可以的,但却是违反道家庄子立场的。牟先生只是借非儒非道之郭象哲学,来建立儒家的哲学,并且曲解又贬抑道家哲学。  相似文献   
9.
“侔”是中国古代墨家在论辩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论说方式 ,含有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从墨家对“侔”的定义(“是而然”)可以看出其对语言意义的阐述。由于自然语言是意义丰富的语言 ,墨家又从“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等多种角度研究“辞”与“辞”的语义关系。“侔”的语义学思想产生与中国古代汉语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古汉语重语义轻形式的特征使墨家在研究”侔”时不得不把精力放在语言意义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10.
超越存有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本文旨在前期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牟宗三这一思想作一个综合性的评述。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牟宗三超越存有论虽然立意深远,气势宏大,但在创生主体问题上对天与人的关系梳理得不够细致,直接以上天作为创生存有的主体,结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理论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