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统计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有代表性密闭取芯岩芯平行样,分别进行油水饱和度和油水高速离心驱替实验核磁共振分析,定量获得 储层目前剩余油饱和度、采出油相对量、可动油饱和度及驱油效率上限等参数,对比各参数建立储层可动剩余油饱和 度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建立岩芯饱和油束缚水状态和水驱油的最佳离心力分别为2.250 MPa 和0.220 MPa, 4 个渗透率级别(>50、[10,50)、[1,10)和<1 mD)储层采出油饱和度分别为23.49%、16.81%、8.70% 和9.99%,可动油 饱和度分别为50.34%、43.76%、29.67% 和22.89%,可动剩余油饱和度分别为26.85%、26.95%、20.97% 和12.90%,由 于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大于10 mD 储层采出油明显高于10 mD 以下储层,但大于10 mD 储层可动油饱和度较高,故可 动剩余油饱和度也较高,小于1 mD 的储层可动剩余油明显低于其他储层。  相似文献   
2.
3.
4.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火山岩储层流体性质一直是困扰测井评价的难题。针对火山岩储层岩石成分、结构和气水关系复杂,孔隙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以及低孔、低渗的特点,采用核磁—密度测井综合法、横波(纵波)—合成横波(合成纵波)重叠法、压缩系数—泊松比重叠法及压力梯度法识别松南气田流体性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由于各种测井方法在不同的孔隙—裂缝系统中的响应机制不同,天然气识别的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总结了各类储层的气层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方法中储层流动孔喉下限值的确定是以经验为主,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验支持的问题,根据核磁共振与常规压汞实验的相关性,将核磁共振分布转化为孔喉分布图谱,在此基础上结合离心实验建立了确定储层流动孔喉下限的理论方法。通过对大庆油田某区块砂岩、砂砾岩油藏储层流动孔喉下限计算可知,储层流动孔喉下限与渗透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性,但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差。并在毛管模型基础上利用泊谡叶方程计算了两类岩性流动孔喉下限半径的渗透率累积贡献率值,结果表明该渗透率累积贡献率值达到99.90%,从而实现了储层流动孔喉下限的快速确定,为油田的储层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NMR化学位移计算理论中的规范问题作了详细讨论,指出了流密度的重要性,并对解决规范问题的几种方法作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从A-A相到Berry几何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核磁共振系统产生A-A相的条件,计算出核磁共振系统的A-A相,并在绝热极限下从A-A相得到Berry几何相。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在产生A—A相的条件下,核磁共振系统的量子跃迁.结果表明:对于一个大小给定的旋转磁场,其角速度只能在为一系列离散的、依赖于自然数n(n=2,3,4,…)的值时,才能产生A—A相;系统在演变过程中,存在量子跃迁,随n的增大。跃迁几率快速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关于仪器分析技术在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应用综述的续篇。在本期发表的部分中,综述了光学分析技术在这一方面的应用。所述及的技术有核磁和顺磁共振法,红外和近红外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拉曼光谱法、荧光和磷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分光光度法、X衍射和X荧光法、光电子能谱法、电子微探针、旋光法、圆二(向)色光谱法、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等仪器分析技术。本文对不和分离技术联用的质谱离子化技术也作了一些引述。和前篇一样,本文中对每个述及的技术提供了从网上搜寻得来的一些新应用的实例。本文意在表明以下两点:1、本文的这一部分特别表明了色谱技术,和其它仪器分析技术一样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它们和医药科学在不断进步中互相促进的;2、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对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