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98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86篇
丛书文集   334篇
理论方法论   172篇
综合类   1298篇
社会学   377篇
统计学   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Long Range Planning》2022,55(1):102069
Based on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embedded in the emerging economy context, we focus on what role the government plays and how that matters to open innovation (OI)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linking the OI literature with the na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literature to motivate our research question, we propose a statist-based OI view to differentiate diverse government roles, investigating how government adopts roles in a combined way to push OI in stag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governmen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maker for OI. Specifically, the government plays various roles as commander, protector, cultivator, and intermediator, reflecting state activism derived from na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to construct institutional-level OI for domestic OI activities, and inbound and outbound OI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We find government can deliberately and strategically use its diverse roles in a combined way to push OI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the industrial evolutionary process over time.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OI literature and integrates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literature with the study of OI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to explain the origin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the stat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全球化的产物,在全球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作用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今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政治现实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十年以来 ,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摇摆不定。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十年来美国视中国为敌还是为友 ,或者非敌非友 ,至今还未定性。而美国难于在其国际政治安全战略中给中国定性的原因 ,则与以下的三个层次密切相关 ,即美国的国内政治层次、中美关系的发展层次和全球层次。  相似文献   
4.
The seriousness of computer hacking is not exaggerated, it is far worse than that. The computer hacker has attained the status of myth; society associates all computer crime with a mythical perpetrator that bears no resemblance to reality. This paper will argue that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myth the computer hacker was regarded as a highly skilled but mentally disturbed youth who has an unhealthy association with computers. The new reality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ulted in pressures that culminated in the computer hacker becoming regarded as a dangerous criminal.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statistics will demonstrate that the majority of computer intruders are neither dangerous nor highly skilled, and thus nothing like the mythical hacker.  相似文献   
5.
伊朗核危机与中国石油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朗核危机中,伊朗凭借其地缘、能源“优势”大力开展“政治性能源外交”,与美国展开“能源博弈”,这一状况将对中国的石油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突破能源“困境”,中国需要做出一些“战略性”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6.
列宁逝世以后,布哈林继续坚持和捍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结合俄国的实际,针对当时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总结过去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系统地阐发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了关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的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他认为,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使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内部、积累和消费之间保持综合平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重温布哈林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理论,无疑会给我们以很好的教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系统在为专业核算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框架和数据的同时 ,应生成一套精当、简明、适用的系统 ,简约概括一国经济活动的基本状况 ,以方便各个层次对象使用。  相似文献   
8.
论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的理论贡献在于,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概念,有力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明确界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有力地回答了在21世纪头20年“怎么举好旗,怎么走好路”的基本问题;突出强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力地回答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缘故,国民政府十分关注海外华侨尤其南洋华侨的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华侨教育体系,学校和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学生素质也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国民政府侨教政策自身固有的弊病,给南洋侨教带来了相当的消极作用,限制了南洋侨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庞德作为中国近代被政府聘请的最后一位外国法律专家,被南京国民政府视为合适人选有其内在原因.庞德的社会学法学的理论、社会利益学说与国民政府的国家、社会本位论有相似之处.庞德在华担任司法部和教育部顾问期间对中国的法制建设及法学教育提出了诸多有见地的建议,但最终收效甚微.笔者认为,除了政局动荡、法制建设缺乏稳定的环境这一因素外,法律文化的不同、宪政运动的失败、司法独立精神的缺乏及社会结构的落后是使其改革建议无法有效实施的更深层次原因.在法制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庞德的改革建议仍有其进步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