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84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138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817篇
社会学   351篇
统计学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extend and nuance the debate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strategy, appropriation, and open innovation in dynamic and systemic innovation contexts. We present the case of four generations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covering the period 1980–2015), and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co-evolution of strategic IP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s. Throughout this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and technological relationships were governed with different and shifting degrees of formality. Simultaneously, firms differentiated technology accessibility across actors and technologies to benefit from openness and appropriation of innovation.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iscussion of competitiveness and appropriability needs to be expanded from the focal appropriability regime and complementary assets to the larger context of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its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actor relations, with dispersed complementary and substitute assets and technologies. Consequently, the shaping of complementary and substitute appropriability regimes is central when strategizing in dynamic and systemic innovation contexts. This hold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pen innovation, innovation ecosystems, platforms, and coopetition.  相似文献   
2.
贺建风  李宏煜 《统计研究》2021,38(4):131-144
数字经济时代,社交网络作为数字化平台经济的重要载体,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数据背景下,社交网络的商业应用价值巨大,但由于其网络规模空前庞大,传统的网络分析方法 因计算成本过高而不再适用。而通过网络抽样算法获取样本网络,再推断整体网络,可节约计算资源, 因此抽样算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社交网络分析结论的准确性。现有社交网络抽样算法存在忽略网络内部拓扑结构、容易陷入局部网络、抽样效率过低等缺陷。为了弥补现有社交网络抽样算法的缺陷,本文结合大数据社交网络的社区特征,提出了一种聚类随机游走抽样算法。该方法首先使用社区聚类算法将原始网络节点进行社区划分,得到多个社区网络,然后分别对每个社区进行随机游走抽样获取样本网 络。数值模拟和案例应用的结果均表明,聚类随机游走抽样算法克服了传统网络抽样算法的缺点,能够在降低网络规模的同时较好地保留原始网络的结构特征。此外,该抽样算法还可以并行运算,有效提升抽样效率,对于大数据背景下大规模社交网络的抽样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 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回顾了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其间的广义理论和狭义理解、分歧和共性,探讨了终将从广义上延拓成科学技术学一级学科,从狭义上形成二级学科群的合理性和现实可能性.基于坚定自然辩证法原理作为科学技术学基础理论及学科建设指南的必然性,建议扩大<自然辩证法研究>副标题的内涵,将目前冗长的副标题改变成简洁的"关于科学技术学的理论性杂志".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三大都市圈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整体上对三大都市圈的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三大都市圈应在不断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消化吸收能力的同时,注重提升本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几年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介绍现代管理技术在招生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表现形式,分析了现代管理技术在招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的不平衡与障碍,并就进一步完善现代技术在招生管理工作中的功用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兔肉干制品(肉干、肉松、内脯)的加工工艺、配方试验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加工兔肉干、肉松,肉脯方便、保健食品的可行性,为兔肉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网络教学的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网络已经日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开始显示其重要性。同时 ,社会对教育模式、教育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 ,并且成为远程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就网络教学的学习理论、特点、定位以及现阶段我国网络教学与发达国家网络教学的差距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对我国网络教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府的信息网络安全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人才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府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 ,结合我国电子政府的现状与特点 ,提出了电子政府信息网络安全的防范对策 ,即构建一个由网络技术支撑层、网络技术应用层、网络管理层、网络安全人才层组成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應用博弈論建立了一個網絡組織成員合作的穩定性模型,通過模型分析作者提出網絡組織的穩定性依賴於多種因素,其中,信任機制、懲罰機制是網絡組織穩定的基本因素。本文通過對中國網絡組織的一般性分析,指出特殊主義文化背景下的中國網絡組織的信任機制和懲罰機制更多的來源於非正式制度,而非正式制度作用的空間局限性,是導致中國區際網絡組織穩定性差的重要原因,本文最後提出了中國網絡組織穩定性提升的建議。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因特网为主要标志的全球信息化正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它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应抓住时机,积极主动地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内容、方式、载体、环境和队伍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