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24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沧浪诗话》与明代格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波 《南都学坛》2002,22(1):56-59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明清时期的格调理论 :1 追求“自然浑成”的诗歌审美理想 ;2 注意辨识诗歌体制、风格特点 ;3 高度重视诗歌的方法、技巧 ;4 强调灵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天顺八年,金湜、张城作为正、副使赴朝鲜颁明宪宗登极诏。在朝鲜期间,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与朝鲜文臣赓酬唱和,留下了许多诗文。朝鲜为了表示事大之诚,更为了显示本国的文雅之关,将这些诗文辑录刻印,即《甲中皇华集》。学界关于这一问题,尚未展开探讨,文章探讨了《甲中皇华集》的成因,内容方面的特色及双方唱和的竞争意识、使臣形象的差异问题,以求对研究中朝文学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一画"是理解石涛绘画美学思性与根据性,但更强调根据性."一画"也是画家创作的原动力和根本规律,它虽与具体的艺术技巧有关,但不再是对具体的法则与规律的描述."一画"还是在本体与画家主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它根源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而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天人合一",与画家的淡化功利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所谓承上是说继续和发展了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立宪派的事业;所谓启下是说新民主义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某些方面是孙中山某些主张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共同纲领》的文教政策,使山东大学顺利实现向新民主主义大学的转变,在建国初期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校长华岗为全校师生所授政治大课,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和以理服人的方针,系统地给山大师生讲授了党的政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了山大师生的觉悟,为20世纪50年代山大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化”字词语进行词源、构词结构、搭配组合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并归纳其英译的特点、方法,提高了汉语里大量存在并不断涌现的“化”字词语的翻译质量,实现了“化”字词语翻译的时代同步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广东电白沙院黎话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院黎话是广东茂名市电白县沙院镇流通的闽语。沙院黎话共17个声母,48个韵母,8个声调。其主要语音特点是:古心、生、书等声母均读边擦音 、文白读影响调类分化等。其主要语法特点是“俭”作男性名词后缀。用“糞pun^44”表示被动,用“贝poi^44”表示处置等。  相似文献   
8.
黎杨全 《学术探索》2010,(6):126-130
就余华“转型”后的生存哲学而言,与其说余华是向“父辈”的认同,不如说是向“祖辈”的回归。《祖先》以其独特的“子辈一父辈一祖辈”的三重结构表达了余华“否定欲望”的“祖先”哲学,这种哲学渗透在其“转型”后的小说中。余华对现代欲望社会的忧虑与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思考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9.
清代作家陶贞怀在其创作的《天雨花》中塑造了大量婢妾形象。对这些婢妾作者始终持有一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一方面对她们违背封建纲常的行为进行大肆批判,一方面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对她们所经历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作者对待这些婢妾的矛盾态度,可以作出两种解读:一种是阶级立场使然,作者对下层女性的悲惨遭遇无法感同身受;另一种解读是通过对婢妾深重灾难的客观直白描写,以期引起社会对下层女性命运的关注。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0.
余华带给我们什么——简析余华的“文革“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作品中的文革叙事几乎成为一种写作定式。这不仅包括典型的"文革"小说、正面描写"文革"场面的作品,也包括将"文革"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加以描述的作品。他从各个角度,以不同人的视角,写下自己关于"文革"的并不清晰的记忆,执着地将苦痛的东西撕裂给人看。余华叙写"文革",揭露了"文革"中暴力的深层机制和暴力的无意识根源,提醒中国人要反思而不是遗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